返回第一百二十九章 李浈的决定(第1/2页)  大唐顽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知贤兄所言何物”不待李浈回答,严恒倒是抢先问道。

    闻言之后,郑颢与郑畋等人相视一笑,道“琴师、歌姬啊以泽远之才名府中怎么能少得了这些呢否则岂不是白白糟蹋了这才子之名”

    众人当即连连称是,唯独赵婉脸一红垂首不语。

    李浈见状不由朗声大笑,而后赶忙岔开话题,冲郑畋等人笑道“要才学,在座诸位兄长哪一个不是满腹经纶,浈不过徒做了几首歪诗罢了,怎能与诸兄相比如今四海承平陛下圣明,诸位兄长将来定为朝廷栋梁,浈比不了的”

    闻言及此,郑畋面带愁容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而后长叹一声。

    “怎么台文兄有何烦心之事”李浈笑问。

    “哈哈哈,他还能有什么,无非是郁郁不得志的牢骚罢了”一旁的郑颢大笑道。

    与郑颢、郑从谠和高骈相比而言,郑畋才名绝不在此三位之下,但若论官职、地位的话,郑畋倒是的确要低人一筹。

    郑从谠为中书舍人,可谓已经踏上了宰辅的必经之路;高骈为神策军都虞候,手握禁军部分兵权;而郑颢为右拾遗,乃是陛下身边亲近之人;只有郑畋,不过是个还未上任的渭南县蔚,与旁人相比起来虽算不上云泥之别,但也足以教人心中不快了。

    “唉,只叹冯唐易老,无奈李广难封,我又能如何呢来,吃酒”郑畋脸色沉重,举杯复饮。

    “呵呵,此句不妥,台文兄正值鼎盛之年,理应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等的胸怀洒脱,怎么起话来倒像是个垂暮老者台文兄所欠缺的不过是个机会罢了”李浈笑道。

    “是啊,缺的是个机会,可这机会又在何处呢”郑畋苦笑道。

    郑畋的这句话无疑给了李浈极大的触动,使得他突然生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

    “抛开这般不论,不知台文兄对藩镇如何看待”李浈试探性地问道。

    郑畋想了想后,缓缓答道“藩镇起于天宝十大节度,起先只掌一地军权而不涉民政,但自开元后期始藩镇逐渐总揽军政大权,已与分封割据之诸侯无异,而此也是安史叛乱的根源所在,叛乱爆发之后玄宗为振军心而又使藩镇数目倍增,此后虽平定安史叛军,但河北三镇节度仍由叛军所部担任,而正因如此,直接导致河北三镇始终徘徊于朝廷边缘,据闻时至今日河北三镇竟还有百姓称安史叛贼为二圣,可见其已深入民心”

    “河北三镇如此,各地藩镇虽不敢明目张胆悖逆朝廷,但私下里做的那些事所有人都清楚,不过如今的藩镇已然呈尾大不掉之势,但大唐如若再复开元之盛,必先除藩镇之患”

    “但藩镇业已做大,想要摒除何其之难”李浈紧接着道。

    “不错,摒除藩镇之患绝非夕年之力可为,且稍有不慎便重蹈安史覆辙,但,即便花上十年、二十年去做此事,对我大唐来也是千秋万世的功业”郑畋着竟起身而立,慷慨激昂之状令众人无不侧目。

    “台文所言有理,但除却藩镇之外,还有宦权、党争,此三弊不除,盛世难复”郑从谠随即道。

    “然,知其弊易,去其乱难”李浈皱了皱眉头沉吟道。

    “贤弟以为难,愚兄却以为难不在此,而在于明君贤臣”郑畋当即反驳道。

    不待李浈发问,郑畋便紧接着道“纵观历代盛世,无一不是君明臣贤,太宗文皇帝继位之初,内有义军起事,外有突厥犯边,其政局动荡远胜今时,但太宗皇帝举贤纳明,朝野内外上下一心,文有魏征、玄龄等治世能臣,武有二李、尉迟等百战之将,方才成就了贞观之治,也被后世君臣奉为楷模,而玄宗明皇之初亦有姚崇宋璟、子仪光弼,所以才有开元之盛,但无奈玄宗晚年昏聩,亲人而远君子,如李林甫、杨国忠之流,致使安史叛军攻入长安,细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