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8章 大明宫传说(第1/2页)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治道:“那这大明宫有什么异闻录”

    杨清心笑道:“大明宫的来历还有一个奇异的传说。初建之时,从工地上曾挖掘出过一面古铜宝镜,魏征认得是秦始皇曾经用来清除异己的镇国之宝,叫“秦镜”。传说它能照见人体内的五脏六腑,纤毫可见。更重要的是它还能照出群臣的忠奸c国运的兴衰。大明宫峻工后,秦镜就被悬挂在朝堂上震慑妖邪,以后也就有了“明镜高悬”的说法。有宝镜镇守,自是一派的正大光明,所以称为大明宫。”

    李治笑道:“这个朕倒是没有听说过,不过也是一段佳话,杨公说此次建造的阎立本和梁孝仁吧”

    杨清心道:“大明宫的设计者史书没有记载。在大明宫营造期间,担任将作大匠一职的人,是声名显赫的大画家c《步辇图》的作者阎立本。将作大匠专门负责皇家工程设计和营造,“掌供邦国修建土木工匠之改令,总四署c三监c百工之官属,以供其职事。凡西京之大内c大明c兴庆宫,东都之大内c上阳宫,其内外郭c台c殿c楼c阁并仗舍等,苑内宫c亭,中书c门下c左·右羽林军c左·右万骑仗c十二闲厩屋宇等,凡有建造营葺,分功度用,皆以委焉”。可见,大明宫的具体修建,定是由“掌供邦国修建土木工匠之改令,总四署c三监c百工之官属”的将作监负责。

    阎立本父子三人深谙工艺之学。父亲阎毗为隋朝的殿内少监,兄长阎立德曾先后担任唐朝的将作大匠和工部尚书,并设计了翠微宫c玉华宫以及唐太宗的昭陵。阎立德死后,阎立本继任其兄之职,任唐帝国的将作大匠。除了深厚的家学渊源,阎立本也是唐代声明显赫的大画家,举足轻重的皇家宫殿必定是帝国最杰出的艺术家智慧的结晶。由此推断,大明宫的设计者是阎立本。

    监造者大明宫的监造者是司农少卿梁孝仁,主管农业,由于精明干练,被任命为大明宫建筑工程的总指挥。

    李治笑道:“那大明宫有哪些布局宫殿楼台呢?”

    杨清心道:“大明宫选址在唐长安城宫城东北侧的龙首原上,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

    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整个宫域可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丹凤门是大明宫的正门南门,门前是宽达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丹凤门以北依次是含元殿c宣政殿c紫宸殿c蓬莱殿c含凉殿c玄武殿等组成的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分布。《雍录》载:大明宫自丹凤门有含元殿,再北为紫宸殿,南北相沓,三座建筑都建于山岗之上。前朝区占据龙首山的最高端,过了前朝区,龙首山北麓的地势迅速降低,高差达数米。

    含元殿c宣政殿c紫宸殿是大明宫三大殿,正殿为含元殿。宣政殿左右有中书c门下二省,及弘文c弘史二馆。在轴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

    龙首山北面为后庭,地势低洼,引龙首渠水入城形成湖泊,即太液池。大明宫后庭区的规划十分注意地理位置的选择,避免后宫区域再次发生像太极宫后庭“揪湿”的失误。天子寝殿和便殿,大多被集中到了太液池东南的龙首山高地上;皇帝于后庭理政和宴请群臣的场所,被安置到了太液池西南岸的龙首山高地上。而在太液池的北面,地势广阔低平,则安插一些游艺的场所和太液池的附属景观,如拾翠殿c跑马楼c斗鸡台等等。麟德殿大约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位于大明宫北部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此外有别殿c亭c观等30余所。

    在六爻中,宇文恺是比较尊崇九二c九三和九五高地,“九二置殿”c“九三立百司”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