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4章 菊花酒(第1/2页)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武媚娘心中又何尝不知道,新城长公主最后又任性如当年呢!只不过武媚娘不动声色,看你新城公主威风几日

    想不到这新城公主还是如此嚣张,驸马都被贬了,马上也生死不明,你还牛什么牛!

    还骂我是不顾人伦廉耻,不知羞耻。哼!让你瞧瞧受制于人,在人权利底下生存的可怕日子,看你还能像今日一样威风凛凛的说给你大唐长公主的尊贵的面子。

    武媚娘笑道:“杨公子,既然新城公主已经回府,不如你和我尝菊花酒,吃菊花糕,一起话重阳如何?”

    杨清心笑道:“呵呵!恭敬不如从命,皇后娘娘厚爱有加,臣荣幸之至!”

    武媚娘笑道:“敢问杨公子,这菊花酒有何来历”

    杨清心笑道:“回禀皇后娘娘,这得从重阳节的历史演变说起,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c祭祀文化及天象c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蕴含着祗敬感德c礼97明的深邃文化内涵。重阳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古时南北各地风俗各异,先秦时期,各地习俗尚未融合流传,重阳节习俗活动鲜见于文字记载。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c祭祖的活动。“重阳节”之名称记载,始见于三国时代;至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有了赏菊c饮酒的习俗,倍受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列为国家认定的节日。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不断延展丰富。据文献记载,在战国时代,重阳已受到人们重视,但只是在王宫中进行的活动。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载了古时重阳节求寿之俗。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曾这样描述当时的重阳节:“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倍受文人墨客吟咏。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魏晋时期有了赏菊c饮酒的习俗。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c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武媚娘笑道:“那这样说,重阳节,喝菊花酒,是因为陶公喜爱菊花了?”

    杨清心笑道:“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农历九月九日是“清气上扬c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c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阳这一日,各地都有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c交流感情c锻炼身体的活动。不少家庭的晚辈也会搀扶年老的长辈到郊外活动。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c登高远眺c观赏菊花c遍插茱萸c摆宴敬老c吃重阳糕c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习俗晒秋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c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c广西c安徽c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c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c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放纸鸢是南方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鸢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