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41章 尴尬的赏花(第1/2页)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清心走后,武媚娘心想莫非这大明宫寓意深远重大,不然杨公子也不会立劝皇上重建大明宫。另外大明宫确实比大安宫好听多了。

    另外这些年自己虽然精神很好,又得皇上宠爱,又有皇太子护持。媚娘这个皇后当的真的很有成就,办了许多事情。

    可这些还不是全靠皇上的神威,自己还不是一个木材商的,暴发户的女儿么!所以皇上若是身体不好,那么怎么能护佑自己母子长久尊位。

    武媚娘想来想去还是,要劝李治重修大明宫,以什么名义好呢。这天武媚娘邀请杨清心和新城公主,一起参加赏花会。

    一起来到两仪殿西侧的千秋殿,殿外是飞桥走廊,走廊外是一处天台,天台上摆放了无数菊花。百花齐放,千姿百态。几乎放满了各种形态的菊花。

    武皇后笑道:“今日邀杨公子和新城长公主来到,这千秋殿外欣赏菊花,两位可知是什么意思吗?”

    杨清心见到是新城公主,和自己同时被邀请来,就觉得不对劲,又觉得尴尬异常道:“今日是重阳节,皇后娘娘,召臣等来赏菊花,想必是闲情逸致,想赋诗花酒话千秋吧?”

    武媚娘笑道:“果然是奇才杨公子,本宫的心里话都能猜到”

    新城公主道:“皇后娘娘千秋殿过重阳节,恐怕寓意深远,保佑我大唐基业,万世千秋吧!”

    武皇后笑道:“新城长公主,就是聪明机灵,讨巧惹人喜爱。杨公子以为如何”

    杨清心笑道:“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c秋游赏菊c佩插茱萸c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c祭祀大火星活动。《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c祭祖,以谢天帝c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c清明节c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武媚娘见杨清心赶紧撇清关系,笑道:“杨公子,这重九重阳是何意”

    杨清心笑道:““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明代张岱着《夜航船》云:“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曰“重阳”。[11][12][13]

    重阳

    “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在民俗观念中,又因“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且“九九”与“久久”同音,所以赋予有天长地久c生命长久c健康长寿的寓意。”

    武媚娘笑道:“我问了一句,杨公子就说了这许多,那你就直说好了,寓意什么事情都长长久久,爱情,和朋友之情也都能长长久久吧?”

    新城公主见武媚娘好像故意调谐杨清心,应该是知道自己和杨清心曾经的关系了!便帮忙解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