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0章 女儿国,夜光杯(第1/2页)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清心眯眼一看,这两人身材高大,果然肤色甚白,毛发红黄。就想起自己以前看过一片研究女儿国的文章里说还有一种说法是,月氏人就是唐朝人所说的吐火罗人(这种说法有很多人是反对的,原因是反对者认为吐火罗人并不是月氏人,主要原因是吐火罗短暂出现之后就迅速被月氏人建立的贵霜帝国取代,消失在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历史记录中长达500年,而大月氏贵霜崩溃之后呢,他们又再次出现在历史中,可见二者绝非一家),《隋书》的记载是这样的:“吐火罗国,都葱岭西五百里,与挹怛(嚈哒)杂居。都城方二里。胜兵者十万人,皆习战。其俗奉佛。兄弟同一妻,迭寝焉,每一人入房,户外挂其衣以为志。生子属其长兄。其山穴中有神马,每岁牧牝马于穴所,必产名驹。南去漕国千七百里,东去瓜州五千八百里。大业中,遣使朝贡。”一个女儿国又出现了。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灭月氏人建立的贵霜王朝的嚈哒人,也是一个女儿国。《隋书·西域传》也有关于他们的记载:“挹怛国,都乌浒水南二百余里,大月氏之种类也,胜兵者五六千人。俗善战。先时国乱,突厥遣通设字诘强领其国。都城方十余里。多寺塔,皆饰以金。兄弟同妻。妇人有一夫者,冠一角帽,夫兄弟多者,依其数为角。南去漕国千五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五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嚈哒,被称为是白匈奴,从史料上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一些风俗是与匈奴相同的。《通典》里说他们“事天神c火神,每日出,祀神而后食,其跪一拜而止。死以木为椁”c“用刑严急,盗无多少皆腰斩,盗一责十”;《梁书·西域传》中说他们“事天神c火神,每日则出户祀神而后食。其跪一拜而止”c“无城郭,毡屋为居,东向开户”等,这与《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的匈奴风俗如出一辙:“匈奴的法律规定,犯盗窃罪的没收他的家产;犯罪轻者判压碎骨节的刑罚,重者处死单于在早晨走出营地,去拜初升的太阳,傍晚拜月亮。就坐时,年长的在左边,而且要面朝北方安葬死者,有棺椁c金银和衣裘,但却没有坟和树以及丧服。”

    有趣的是,嚈哒是中亚塞种人月氏人的后裔。这么一说,让人感到世界仿佛很小,就像一句流行了很多年的话:“五百年前,大家都是一家。”月氏人一下子给我们留下了好几个女儿国,丰富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但事情并没有就此完结。

    接下来的说法是月氏人的贵霜帝国衰亡之后,至隋唐时,其故地之北的康居出现了所谓“昭武九姓”(“昭武”之名来源於河西走廊的昭武城,原为月氏国都),因为擅长经商,他们后来成了史书上常说的粟特人,不但控制了丝绸之路上的跨国贸易,还大量进入中国,除了经商之外,甚至在唐朝的军队和政府中担任要职。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他们由行商变为坐商,并把自己慢慢融入了今日西北各民族中。而中国人的肤色就是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得到了改变,是黄白混合的转变。

    这段历史很有意思,事关中国人的肤色,那就是如果到甘肃的河西走廊,就会发现那里的人们虽然生活条件赶不上兰州的好,但他们的肤色要比兰州c定西c陇西一带的人白一些;而若再通过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来到哈密c吐鲁番一带,同样也会发现这一现象:哈密c吐鲁番一带人的肤色要比河西走廊的人肤色更白色一些。似乎是越往西人们的肤色越白,而南疆地区人们的肤色比吐鲁番地区人们的肤色更白一些。

    这虽然是相对而言,但只要细细观察的确是这样的,尤其是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的肤色要比吐鲁番地区的白多了,眼睛也比吐鲁番地区的蓝,鼻梁也比吐鲁番地区的高。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发现,吐鲁番地区的的汉族人身材高大,身板硬朗,集合了南疆地区与河西地区的人种优点,不管与相貌还是性格方面都会给人一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