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3章 余音绕梁(第1/2页)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清心继续盘点十大古琴道:“第四名:东汉“焦尾”

    《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因称琴为焦桐。

    “焦尾”是东汉着名家c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c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c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c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焦尾琴又称“烧槽琵琶”。”

    果老笑道:“这小子知道的历史不少啊!那你觉得我这把琴,最符合哪一把古琴呢?”

    杨清心笑道:“师父这把琴,音色旋绕,空谷震荡亦感幽玄之情!心浮气躁,脉象不稳之时,听了使人如坠烟海,如临深渊,心脉激昂,气血方刚之时,听了使人心旷神怡,如擂战鼓。心欲杂念时,脉浮强不定,气若游丝之时听了使人如梦似幻,产生幻境,看见旖旎男女之欢!师父这琴,恐怕是一把魔琴”

    果老笑道:“你师父乃三千年老神仙,怎能与魔为伍!此乃仙琴绕梁!”

    杨清心疑惑道:“师父这把琴,莫非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绕梁”吗?就是那把令楚庄王弹奏的无法释怀,七天不上朝的“绕梁”吗?最后被楚庄王王妃樊姬劝说不能因靡靡之音误国,楚庄王还是觉得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这把绕梁么?不是已经碎了,为何还有绕梁”

    果老笑曰:“绕梁虽断,断的确是楚庄王的绕梁,这绕梁确未断,绕梁之音如何断的了!”

    杨清心打断道:“莫非此绕梁非彼绕梁可为何这绕梁还有迷惑之音”

    果老笑道:“此绕梁即是彼绕梁啊!只是不再是楚庄王的绕梁罢了!”

    杨清心还是不甚清楚道:“师父请讲清楚些,徒弟愚钝!”

    果老笑道:“当时楚庄王命人用铁如意把绕梁砸碎成几断,谁看见了?”

    杨清心笑道:“自然是有人看见了,楚庄王至少看到了!”

    果老笑道:“楚庄王看到砸碎的绕梁还能分别是真的绕梁么?”

    杨清心疑惑一会道:“碎了几断,万万不能听音辩物,何况琴乎!那如果是技能高超的仿造琴师,再山寨出来一把绕梁当着楚庄王的面,砸了!那真的绕梁岂不是就留下了?”

    果老笑道:“绕梁这个词,来源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相传在周朝时,有一个韩国女子韩娥,要到齐国去投奔亲人。在路上颠沛流离,钱早就花光了。没有办法,韩娥只好在雍门卖唱,以换取食物。她的歌声优美清亮,又凄婉动人,诉说着那个年代远行之人的不易。聚集的人越来越多,都被这催人泪下的歌声所吸引,听得如醉如痴。等到醒悟过来,纷纷掏钱,韩娥这才可以顺利赶路,到达齐国。她本人虽然走了,但是留下的歌声,却经久不息,三天后还在屋梁上回转,令人回味无穷。所以,绕梁琴既然敢以此为名,可见它的琴音有多么优美。最终,这张举世罕见的琴,被春秋时的宋国大夫华元所获得。华元历经千辛万苦,得到了这张名琴,可不是为了自己享受的,他是要献给当时的楚庄王熊旅。

    华元是宋国人,为什么不将宝贝献给宋文公,而要给别国的国君呢?原来,楚庄王继位之后,开始装傻充愣,装作一副沉溺于声色犬马c不问朝政的样子。这样一来,小人纷纷向他献媚,贤臣则竞相劝谏。有些国家也趁他昏聩,不断攻打骚扰楚国。还有些不怀好意的乱臣贼子趁机叛变。

    哪里知道,楚庄王这是扮猪吃老虎,他蛰伏了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