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 奇怪的伤口(第1/2页)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折手将军见大家都看他脸色,心浮气燥道:“都看我作甚,我脸上又没有死人气色!”

    杨清心笑道:“将军的面色虽无死气,可有飞来横祸之色啊!”

    那折手将军见大家都快把眼睛跳出来看他脸了,顿觉不妙道:“那请问先生该如何化解”

    杨清心笑道:“由于遇到飞来横祸而面呈青色,那么这种青色一定轻重不均,状如浮烟;你看看你脸色,额头和鼻尖是不是漂浮的这种气色再说!”杨清心有意捉弄这折手的家伙,一而再再而三的想羞辱自己。妈的,幸好,自己平时过目不忘,暑期看了不少这些玄学方面的书,适才拿曾国藩的论气色命运,晃了一阵子!看样子以后还是少露脸,免得遇上这折手的,再给自己打回原形不说,还招来杀身之祸!

    那折手将军可不知道这些,听杨清心说的煞有介事的样子,就被唬了个八九分,当即大惊失色道:“将军我先回去照照镜子!”

    高侃将军大笑道:“准了!”

    杨清心笑道:“高将军在下是来治伤的,还请将军坐稳了,在下来为将军请脉”

    那高侃笑道:“先生高义,我带你去大帐中有不少兄弟,中了这刺伤,还望先生,先替兄弟们治伤!”

    杨清心笑道:“将军果然是好领导!请吧!”

    几人绕过几个帐篷,已是一身汗淋淋,来到伤员待的帐篷。杨清心放下药箱,就看见大家都把脚伸在外面,一个个脚肿的像个牛蹄子似得。色青紫,有的已经黑了!士兵们脸色痛苦无比,见将军来看望,又面露喜色齐声道:“将军好!”

    高侃皱眉道:“众位兄弟们受苦了,今日我请来这位林医生来为兄弟们治伤。兄弟们的痛苦到头了!”

    十几个一屋子的伤员高兴的欢呼道:“将军真是对我们弟兄们太好了!跟着将军有肉吃,有酒喝。”

    杨清心心道,这高侃怪不得总能打胜仗呢!对下属像兄弟手足一般,下属不拼命给他打仗怎么可能呢!

    杨清心边想事情,边检查伤口,问道:“有没有烈酒”

    高侃道:“有烈酒,快去取来给医生!”

    手下跟着两名没伤的将士马上取来几潭子酒来。

    杨清心把一个士兵黑脚的先抱在怀里道:“再来个人,帮我按着病人,不让他疼痛乱动!此时没有麻药,兄弟你忍忍啊!”

    那黑脚士兵笑道:“先生放心,我们都是跟高将军出生入死,死里逃生出来的勇士,将军带兵在身,不顾个人安危,先给我们治病,我们怎敢不受!”

    杨清心笑道:“好样的!”当即喝了一口酒,便喷洒在那黑脚上,再用絮棉擦洗整个脚面,(由于唐朝当时还没有棉花,只有丝绵,宋朝以前都是只有绞丝旁的绵,没有木旁绵,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关于棉花传入中国的记载是这么说的:“宋元之间始传种于中国,关陕闽广首获其利,盖此物出外夷,闽广通海舶,关陕通西域故也。棉花的传入有海陆两路。泉州的棉花是从海路传入的,并很快在南方推广开来,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所以杨清心现在用的是丝绵的粗棉,絮棉。

    伤口擦洗干净,淤血,脓肿清理掉,杨清心看见这伤口里赫然扎着一个已经黑了的刺。杨清心问:“这是什么刺”

    高侃道:“这是一种沙枣乔木,它的生命力很强,抗旱,抗风沙,生长在盐碱地,贫瘠地的,一年也下不了几场雨的荒漠和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