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0章 千年兮此遇(第1/2页)  梦越盛唐之惑心秘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清心想到此,便开口吟诗道:“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红衣女子惊疑道:“你是何人,怎会知道我儿时的诗作?”

    杨清心不答反笑道:“徐慧湖州长城人(今浙江高官兴县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嫔。生于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时便才华出众。唐太宗听说后,将她纳为才人。后被封为婕妤,接着又升为充容。贞观末年,唐太宗频起征伐c广修宫殿。徐惠上疏极谏,剖析常年征伐c大兴土木之害。唐太宗认可了她的看法并对她厚加赏赐。贞观末年,李世民多次兴兵攻打四方少数民族,在多处修建宫殿,劳民伤财,百姓怨声载道。贞观二十二年四月,太宗驾幸玉华宫,徐惠伴驾,上疏说:”东边驻军辽海,西边讨伐昆丘,弄的军困马乏c粮草匮乏。用农民那有限的收成,去填战争这无边的沟壑;为谋取那些没有收复的部族,却丧失了这已经训练好的军队。所以说国土宽广并不是长久安定的办法;百姓辛劳。是容易动乱的因素。“

    又说:“翠微宫c玉华宫等,虽然依山傍水,没有构筑方面的大工程,但人力c运输之类,也是很烦杂c劳民的。有德行的君王,以百姓安乐认为是安乐;没有德行的君王,以自己的快乐认为是快乐。”/

    “精雕细琢的珍宝玩物是丧失国家的刀斧,光彩夺目的珠宝玉器是侵蚀人心的毒药,这些虽然看着奢华美丽,但不能不去遏止这类需求。事业安泰是志向容易骄纵,时局安定时人容易放任自己。”她所说的切中事理。唐太宗很赞同她的说法,赏赐了她。”

    那红衣女子便是李世民宠爱的妃子徐慧是也,是自长孙皇后去世之后,唯一一位敢直言不讳,力谏李世民的妃子。杨清心听临川公主说的一段,便知此红衣女子乃是李世民宠爱的嫔妃徐慧,8岁能诗,

    《拟小山篇》乃唐太宗贤妃徐惠八岁时,仿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而作。文笔?运用多种意象。表达了学识出众的女子无法实现心志的孤寂。此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女童诗。!仰望着幽深的岩石而眼波流盼,抚摸着桂花的枝条而凝神冥想。等待千年才等到与你相遇,你又为何独自前往?杨清心突然想到此诗,也算是意有所指,自己穿越千年来到大唐,遇到临川公主,包括徐慧也是千年一遇。难道这首诗有什么预言作用?

    临川公主说:“徐姐姐这位乃是杨清心杨公子,他有预言先知的能力,可为姐姐解忧!”

    徐慧道:“这样说来,他知道我该怎么劝阻皇上?”

    杨清心笑道:“此诗系徐惠八岁时,由其父徐孝德出题而作,诗成后,其父大惊,认为徐惠的才华是不可能被人为掩盖,从此徐惠的诗作等被广泛传播。唐太宗听说后,将徐惠纳入宫中,封为才人。徐惠的《拟小山篇》系徐贤妃徐惠八岁时所作的骚体诗,由其父亲命题,为仿汉代淮南小山《招隐士》而作。因为题目指定为拟《离骚》,所以使运用幽岩c桂枝c荃这类与屈原有关的意象和骚体表达方式的构思成为必然选择。也使文字层面的体性特征也必然是古雅庄重。本诗继承了《楚辞》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作者者技巧娴熟,用连缀的方式组合诗歌意象,把前两句中“流盼”和”凝想“的屈原形象与“千龄此遇”的作者关联起来。最后一句则挽结全诗。诗歌音韵流转,境界清雅,含义深远,格调沉着。中间虚词的使得诗歌语气舒缓有致,节奏抑扬顿错,含蓄蕴藉地抒发了诗人的内在情感,委婉曲折地表现了身处封建社会的学识出众的女子无法实现心志的孤寂。全诗运用整齐的六言句式塑造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女子,“她”在幽深寂静的岩谷,站立着c探寻着c若有所待。渐渐地,在惆怅袭上心头时,她下意识地抚摸着幽香清远的桂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和久久的凝视。所待之人的久久不至,虽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