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江山未老红颜旧】(2)(第1/3页)  盛唐绝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文臣和能臣立即统一了战线,严词反对。

    朝臣们终是对大唐更忠心。七十年前,曾经有一位武氏女战胜了王皇后,从而登后位换太子,与天子并称二圣,最后竟坐上了皇帝的宝座。一时改朝换代,腥风血雨,李唐险些覆灭。

    七十年后,他们不允许这样的事再发生一遍。天子今日提出这样的要求,在他们看来,那是在拿大唐国祚开玩笑!

    就连曾经被武贤妃延揽,甚至还对此动过心的张说,此番也没有因为要与能臣有所争斗,而给出不一样的表现——他不敢。

    “启圣人,民间多有传言,说张右丞欲取立后之功,已向贤妃投诚。此事不论真假,难道圣人想要再次看见,后宫与朝臣勾结所能造成的恶果吗?”

    张说闻言忙跪倒在地“臣冤枉!立武贤妃为后一事,臣也以为不妥!”

    见朝中久违地只剩下一个声音,李隆基不禁有些欣慰。他习惯性地转头看了一眼,才想起来萧江沅告了病假,这几日都不在身边。

    他不过一个转神,殿内群臣已陆陆续续都跪了下来,反对之声此起彼伏,久久不绝。

    怎的还是这样吵?

    他忽然又有些烦闷“你们说够了没有?”

    殿内顿时一静,不过一瞬,又有一臣子起身出列,向李隆基郑重拱手道“启圣人,礼曰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虽有则天皇后在上,然我大唐曾因武氏而亡国,人所共见,武氏的女子岂可以再为?再则,太子非贤妃所生,贤妃有亲生之骨肉,倘若贤妃封后,太子又当如何?臣万死不能任圣人置大唐与太子于危难之中,还请圣人收回成命!”

    群臣立即齐声道“还请圣人收回成命!”

    李隆基知道百官会反对,但没想到他们的态度能这般激烈。

    他若是为了多过几天好日子,再拖上一阵子,只怕下次朝会,放眼整个大殿都是公服朝冠,那事情可就闹大了。他终究是一个知人善任也兼听广闻的天子,不可能全然不顾百官的意见,且他们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最重要的是他自己的心意。

    李隆基装模作样地沉吟了一番,道“既如此,那便不立后了吧。”

    话音刚落,他就想起了武贤妃盛装跪拜自荐为后的那一幕。那时的她是那样自信满满,在密闭得有些幽暗的宫殿里,犹闪闪发亮。特别是她那双流露了野心而充满希冀的眼睛,让李隆基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便怎么都无法拒绝了。

    这么多年,他与月娘既是朝夕相伴的夫妻,亦是心意相通的伴侣。他和她的感情,早就不是一般妃嫔可以比拟的了。

    李隆基想了想,肃然而郑重地道“终此一生,我都不再立后。”

    不等朝臣反应,他紧接着又道“后宫制度沿袭多年,我一直觉得有些不妥。礼记曾言古天子立后与六宫,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其中王后正位宫闱,与王同体,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我大唐正一品后宫却有四妃,不若改为三妃,以效古礼。舍人拟制——”

    张九龄看了看殿内众位同僚,只低下头,并没有任何动笔的意思。

    李隆基明白张九龄的意思。中书舍人的职责虽为拟制,但并不是所有皇帝下达的旨意,都可以被拟出来。倘若旨意是错误的,届时皇帝是没有错的,错的是没有劝谏,还顺从了皇帝心意的中书舍人。

    他会一度成为朝臣们攻击的对象,旨意的错误有多大,他的下场便会有多惨。

    张九龄不是不能为皇帝抗下所有诟病与压力,但那是要在他认为正确的时候,而眼下这件事,他也不知这样做是对是错。

    他忽然想到了李林甫。听说他告了病假,也不知若他在此,会给予圣人什么样的反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