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须臾鹤发乱如丝】(5)(第1/3页)  盛唐绝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待事后张说回到私邸,张九龄特意登门劝谏。当他说到宇文融“形迹可疑,其意恐不仅于此”的时候,便听张说冷哼了一声,道“鼠辈而已,有何能为?”

    张九龄叹了口气,道“千里之堤上能毁于蚁穴,纵是鼠辈,亦不能小觑。相公听也好,不听也罢,下官言尽于此。”

    能说的和不能说的,张九龄都因昔日情谊,倾吐了个干净。至于张说究竟要如何做,他虽可想而知,却终无力回天。

    不出张九龄所料,选官一事起初十分顺利且和气,十位特使——哪怕是宇文融——也都廉洁公正,确实选拔出了不少人才,可当名单交予张说审核之时,那些人才竟都变得不入流起来。

    经过张说的指指点点挑挑拣拣,原本二月就该结束的选官愣是拖到了三月,官员名单也七零八落一塌糊涂,李隆基对此怒不可遏,若非萧江沅劝说,只怕当即便要罢了张说这个宰相!

    张说对此却是不得而知的,他已经被另一件事牵制住了心神——武贤妃向他示好,希望他可以助自己荣登后位。

    这事可不好办。论宠爱,武贤妃的确宠冠后宫,但论名分,她虽然是正一品贤妃,却不如昭仪赵氏来得名正言顺——赵昭仪可是太子生母,虽有重病在身,卧床休养多年,但只要一日未死,圣人若想立后,就不能绕过她去,否则便是让储位不稳,至少在当下,文武百官是不会答应的。

    他也并不十分确定,这位武贤妃可否有七十余年前则天皇后的魄力与风采,如若有,那么他冒个险,支持一下未来的皇后未尝不可。太子可立亦可废,待日后时机成熟,再改立武贤妃的寿王为太子,从此两朝富贵,唾手可得。

    此事事关重大,他须得慎重考虑才是。他并不知道,还未等他考虑出结果,他就不再有捧出一个皇后的能力了。

    选官一事刚过,李隆基便打算另寻一人,填补上御史大夫的空缺。

    李隆基对李林甫印象之好,萧江沅看在眼里,便试着举荐,却立即被李隆基否定了“他才刚做上御史中丞,宇文融尚未擢升,哪里轮得到他?说起这李十郎,你当年不是去过阿姜的葬礼,可见过他,印象如何?”

    萧江沅点头道“自然是见过的。当时楚国公失宠于大家,门庭冷落,家中又只余夫人与小娘子,李中丞便以外甥的身份,主持了楚国公的葬礼。在臣看来,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很有意思?”李隆基仔细地品了品萧江沅对李林甫的评价,“无关好坏?”

    “大千世界,恐无一人是十足的好人亦或坏人。譬如臣,就根本不是个好人。”萧江沅本来正坐在李隆基身边,一边说话,一边将被她筛选过的奏表一一放置到御案之上,此时动作却停了下来,抬眼定定地看着李隆基,“大家看待臣子,也从未立足于好坏之分,不是么?”

    李隆基上下打量了萧江沅一番,噗嗤一笑“那倒是。”

    萧江沅想了想,道“不过御史大夫毕竟是御史台之首,是要率领一众御史监察百官的,若本人欠缺德行,恐不能服众。大家若实在想不出人选,不如召张相公来问问,看看张相公可有人选推荐。”

    李隆基笑容微敛“若是问他,就不能这样问了”

    次日朝会,当着众位常参官的面,李隆基道“如今御史大夫尚有空缺,我打算让河南尹崔隐甫入朝任职,张相公以为如何?”

    “圣人不可。”张说立即反对道,“此人胸无点墨,与其做御史大夫,不如让他改任金吾将军。至于御史大夫,臣有更合适的人选。”

    李隆基笑容不改,却挑了挑眉“哦?说说看。”

    “中山郡公崔日知。”张说回忆着道,“此人颇通文墨,亦精明强干,臣曾与他共过事,深觉此人要更胜任御史大夫一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