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今年花落颜色改】(1)(第1/3页)  盛唐绝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若是别人,这就真成了谄媚之言了,可这话从萧江沅嘴里说出来,就自带了一种让人信服的意味。就算她说的与事实相违背,众人也会不由自主地相信,她表里如一,言即其想,更何况心中知道萧江沅绝不会欺瞒自己的李隆基

    萧江沅话里话外无意间流露出的意味,也只有他才能感应到,并瞬间明了。

    李隆基已经多年不曾有过这种感觉了。他的心在悸动,脸竟也发烫起来,让他忍不住以手背掩唇,看向别处,轻咳几声。不一会儿,他蹭到萧江沅身边,附耳低声地道“不是你难以分辨,而是因为我对于你来说,与他人都不同。”

    萧江沅想了想,点头道“阿郎于臣而言,确实独一无二。”

    独一无二,这四个字从萧江沅嘴里说出,还是用来形容他的,可真着实不易啊。

    李隆基心下暗叹一声,这是不是说明,他在她心中,不仅仅有情爱所系,就连地位也终于超过了祖母

    一定是的。李隆基一时神清气爽,轻哼着花奴近来修好的曲调,望着张九龄的翩翩风姿,真觉得这世间尽是美好。

    忽然,他看到了从未见过的一幕“你们快来,看看张舍人拿的是什么”

    朝臣上朝,要带笏板和鱼符。鱼符是在入宫时作身份检查之用,笏板则是要写好即将上奏的事项,以免事情太多,朝臣上朝时给忘了。朝臣一般只带一个小厮,或骑马或骑驴,自家中到大明宫之间往返。

    出宫之际,许多不拘小节的朝臣都直接把笏板和鱼符别在腰间,然后飞身上马,就离开了。李隆基之前没见过,如今看见了,只觉得太过随性,粗俗无比,难以入眼。

    再看看人家张九龄,提前准备了专门的布袋,将笏板和鱼符分别装好,然后系在腰间,再在小厮的帮助下上驴,怎么看都显得仪态优雅。

    这肯定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这帮朝臣都不知道学学的吗李隆基不乐意了,他希望满朝文武都能像张九龄那样俊秀风雅,便让萧江沅着令尚宫局,为每一位官员都配两个款式优美的布袋,要尽快,争取下次大朝会的时候就发下去。

    萧江沅“”

    李隆基说得简单,萧江沅办起来就难了。先不说款式,这用料和颜色就得先确定,毕竟朝臣们各有品级,不能都用一样的,尚宫局也为此煞费苦心。老尚宫直接累瘫,告老退休,萧江沅还得再启禀王皇后,再择选出一个尚宫来。

    尚宫这个位置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除了卧病在床的太子生母赵昭仪,后妃都推荐出了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其他嫔妃与王皇后站成一线,推荐的都是同一人,唯独武贤妃推荐的是另一个人。

    萧江沅对后宫的尚宫之争一点也不感兴趣,只希望她们能再快点,别耽误了李隆基的事。可武贤妃一反常态,面对后妃孤立,态度也强硬了起来,最后这样一件小事,竟牵扯出了内廷女官贪污受贿一事,那罪人正是王皇后及其余妃嫔所荐之人。

    听闻内廷也有贪污受贿一事,李隆基大怒并亲自插手,最终尚宫之争,武贤妃大获全胜。

    此后后宫诸事,尽归武贤妃管辖。

    萧江沅心知大局已定,便在王皇后又寻上自己的时候,只告诉王皇后,专心生子,或许还能有一线希望。

    尚宫一定,事情办得就顺畅了起来,虽还是未能赶上大朝会发下,但等到十月初一,将布袋与天子所赐的冬衣一同赏下,还是来得及的。

    结果这时候李隆基又出幺蛾子了他非要亲自给宰相设计布袋,所以直到十日以后,启程前往骊山汤泉宫的前一日,属于张说和源乾曜的一共四个布袋子,才终于完工,还要由萧江沅亲自,送到两位宰相手中。

    如今政事堂已经改名为“中书门下”,为了方便,众人便干脆称此处为“中书院”,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