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章·萧郎自请还伴君】(2)(第3/3页)  盛唐绝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年了,张说如今已是继张嘉贞之后,下一任并州长史和第二任天兵军大使,难道仅因要发展文治,就要将他起复?

    想必她家阿郎还没有确定内心的想法,不然就不会总看这奏疏,而是直接下达制书了。亦或许,她家阿郎还在等,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

    这人选很快就出现了。

    自大唐开国以来,有两个严峻的问题始终存在,且愈演愈烈,那便是人口虚假与财政吃紧。财政吃紧又大都源于人口虚假,所以在李隆基看来,解决了人口问题,财政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前隨大业五年时,有八百九十多万户人家,人口约四千六百余万。而直到中宗皇帝神龙元年为止,大唐共有六百一十五万户,总计三千七百一十四万多人。人口都少在哪里了?这其中固然有大唐开国时期的战乱所导致的死亡,但毕竟经历了近百年的休养生息,李隆基认为,就算眼下的国力仍是没办法赶上大业五年时期的,那少了的九百多万人,也不可能都是死了的或者没出生的。

    更何况,户口统计有误这种事,前隨便有了,他们虽也大肆整顿过,可后来改朝换代,管辖一松,百姓们就又不老实了。大部分百姓是为了逃避兵役、徭役和赋税,有的在户籍造假上下功夫,比如把年龄改大或者改小,甚至直接把男改为女,有的就更干脆了,举家逃亡,成为逃户乃至黑户。

    而在大唐有一条规定,若有逃户,其邻居们将承担其遗留下来的所有兵役、徭役和赋税,邻居们无法担负,最终也会选择逃亡。再加上大唐初制百姓人均有田,之前许多天灾致使百姓或卖地成为佃户,或抛荒成为逃户。而大唐是根据土地来确认人口,再根据人口来进行兵役和徭役的实施,同时收取相应的赋税的。眼下这种现象已经遍布了国,国家财政怎能不吃紧?

    李隆基立志要缔造真正的大唐盛世,对自己也有着同样严格的要求。他希望自己能比之前的每一任皇帝做得都要好,那么这种前辈们无法或没有精力解决的问题,他就一定要在他在位时解决。

    李隆基在朝会上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朝臣无人敢答。还是散朝及廊下赐食之后,李隆基回到紫宸殿不久,才见源乾曜领了一个眉眼有几分胡风的青衫郎君来到自己面前。

    李隆基认得此人,他是正八品的监察御史,刚刚还在廊下监察官员用餐是否合乎规矩呢。

    他叫宇文融。

    飘天文学_www.piaotiange.com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