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宋广平持天下正】(1)(第2/3页)  盛唐绝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公,别说干预朝政了,就连参政的机会,他都不会给你的。”

    萧江沅针锋相对地道:“只要于大家有利,臣无妨。”

    将来的日子谁更不好过,还不一定呢。

    开元四年末,在姚崇和源乾曜都被罢相之后,宋璟和苏颋成为了新的政事堂主人。

    文武百官对此二人都很是信服。宋璟自不必说,不仅能力为众人所认可,且多年前就敢直言极谏,其刚正更无人能及;苏颋则是先许国公苏瑰之子,儿时便是神童,长大后更文采斐然,曾与昔日的宰相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若说张说是文坛领袖,苏颋也不遑多让。

    “臣想起来了,”萧江沅道,“唐隆年间,大家推翻韦庶人,曾一夜之间要颁布数十道制书敕命,那时刘幽求尚在,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而那晚在中书省值夜的,就是苏相公。”

    李隆基点头道:“当时多亏了他文思泉涌,不仅一道制书都没耽搁,写得还都十分好看,那时我便觉得他甚好了。”

    不仅如此,李隆基还特意让苏颋手抄了几封制书的副本,留给他日后学习写文章用。萧江沅此时正在帮李隆基整理摆放奏疏的架子,正好看到了那些副本:“那怎的大家现在才想起来拜他为相,还让他

    同宋相公一起?一个有能,一个有才,大家不担心他二人互相竞争?”

    “当时他只是中书舍人,尚需历练,不足以为相,也因为当时功臣太多,拜功臣还来不及呢。后来又有了姚公和卢公,如今也正因为是宋公,我才让苏相公做另一位宰相。宋公刚正有余而柔顺远不足,苏相公的脾气就随和多了,”

    萧江沅懂了:“大家是希望宋相公和苏相公,能像当时的姚相公和卢公那般。”

    李隆基背靠圈椅,放松地道:“我可不像太宗皇帝和祖母那样,有那许多精力和能力,可以一边任命群相,一边又身兼皇帝和宰相双职。我啊,就喜欢一主一辅,两个宰相足够了。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才华,我给他们权力,也给他们机会,让他们放手去做,至于我,若能垂拱无为,便是最好。”

    那时,想必就是太平盛世了。

    宋璟和苏颋并没有让李隆基失望。

    自大唐开国以来,突厥一直在大唐北边,时常肆虐。近百年来,大唐虽也打败过他们,也遣公主和亲过,可突厥始终死性不改,在边境骚扰不断。如今的突厥首领名为阿史那默啜,战败之时还曾自称过是大唐的女婿,弄得李隆基又好气又好笑。

    前段日子,阿史那默啜又不老实了。他率领人马去攻打了一个叫拔曳固的小部落,突厥势大,自然大胜,可就在返回的路上,在一片小柳树林里,堂堂的阿史那默啜竟被一个小小的拔曳固战士埋伏致死!

    突厥人忽然群龙无首,一哄而散。拔曳固族虽反败为胜,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为防突厥复仇,他们就把阿史那默啜的首级,交给了当时正出使突厥的大唐将领郝灵荃。

    郝灵荃惊呆了。打仗时论功行赏,这首级就是其中颇为重要的一项参考,而现在落在他手里的,可是大唐多年的宿敌,突厥首领的首级!他赶忙折返回到长安,以为自己凭借这个盖世奇功,怎么都能当个三品以上的将军,却不想朝廷换了宰相,那新上任的宋相公只给他安排了个四品郎将,就再不搭理他了。

    郝灵荃大失所望,一时接受不了,吃不下饭,又悲愤抑郁,不过几日,竟死了。

    武将们便有些不是滋味了。

    其实李隆基为了这事开心了好一阵子,本也想给郝灵荃个将军当当,可是宋璟不同意。如今郝灵荃死了,李隆基想着不然追封一下也成,可宋璟仍是道:“臣以为不可。姚公的十条国策乃是治国之根本,应当秉承下去。其中有一条,是希望圣人数十年不幸边功,来让大唐休养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