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能臣德臣孰为重】(1)(第1/3页)  盛唐绝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是李隆基第一次见王珺哭。

    他的妻子因是将门小户之女,向来心胸开阔且容易知足,自小练武更显英气不让须眉,婚后十分爱笑,更曾是他起事时有力的后盾。不知何时开始,她竟也添了多愁善感。李隆基心里颇不是滋味,更添几分愧疚,想说的话便不忍再开口。

    谁说国母便不能舞刀动枪了?也罢,她喜欢,便随她去吧,毕竟比起现在,他还是更喜欢她从前的模样。

    李隆基虽什么都没说,王珺却再未任自己在宫中练武,直到她成为废后,这便是后话了。

    待李隆基与王皇后相携启程回宫,萧江沅才与王宫正相视颔首,各自叮嘱起帝后的随行之人来。这时萧江沅才发现,静忠在自己身后,不知站了多久。她让其他人先随李隆基入蓬莱阁,自己则拉着静忠走到一边,问道:“今日下学倒早?”

    早在萧江沅要替李隆基挡那一枪的时候,静忠就到了。李隆基的反应,萧江沅的怔忡,他一样也没漏看。他本来就不喜欢李隆基,这下更不喜欢了,他也说不上来自己心里是什么感觉,只知道当李隆基揽上师父的时候,他颇想把李隆基的那只手砍下来,虽然他不敢。

    见师父的微笑与平时并无什么区别,静忠也赶忙拾起自己最灿烂的笑容,乖巧地点头道:“是。徒儿知道师父忙,本不该来打扰的,是薛王太妃托人来给师父递个话,徒儿怕耽误事,这才”

    话未说完,静忠便觉眼前一花,一股淡淡的莲花香气当即充斥在鼻前。他看到师父正拿着一张素白的绢帕为自己擦着额边的汗,顿时大脑一片空白,要说的话都忘光了。

    听静忠突然沉默,萧江沅不解地歪头:“什么话?”

    静忠忙抢过萧江沅的绢帕,低下头道:“薛王太妃问,圣人举行千叟宴,是否该邀请上皇一同参加。”

    萧江沅闻言忍俊不禁地摇了摇头,道:“你且去回,大家这千叟宴,本就是为上皇办的,因想给上皇一个惊喜,才一直没向上皇提起,却不想弄巧成拙。今日晚膳,大家会亲自去含凉殿请罪的。”

    静忠道:“师父,您不用先去问问圣人?”

    萧江沅伸手去拿静忠手里的绢帕:“你以为,我说的是假话?”

    静忠懵懂地点了点头,手不禁微微收紧:“师父,让我洗干净了再还你吧。”

    不过一张绢帕而已,等他洗干净了,没准师父就忘了,到时候他便能留着了。静忠暗自打着小算盘,却不想师父认真地对他道:“那你可记得一定要还啊。”

    静忠始料未及,没忍住皱眉抬头,便见师父转头看向蓬莱阁的方向,颇无奈地道:“不然有的人又该不乐意了。”

    静忠对师父的要求,自然是欣然接受,绝不违抗,连态度都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然而心底已经骂了皇帝无数次了——连手帕都不让送人,管得真宽。

    他却并没有因此就故意曲解了萧江沅的回话去回薛王太妃,以离间李旦和李隆基的关系——尽管他确实这样想过。可这是师父交给他的任务,他无论如何也要好好完成,绝不能给师父丢脸。

    所以,这一日的千叟宴,众老人看到的上皇和天子,正是父慈子孝,毫无挑剔之处。李宪等兄弟也出席了,见父亲和李隆基的关系缓和了这许多,也都安慰了不少。

    千叟宴后几日,李隆基又带着李旦、众兄弟和群臣,搬去了骊山汤泉。李隆基本以为到了年尾,终于可以稍稍放松些,却不想群臣紧接着提出了一个对他来说特别沉重的话题:立太子。

    太子乃国之根本,早立可安定朝堂和民心,亦可杜绝兄弟夺位之心,而对于通过特殊方式得继皇位的李隆基来说,这也算是对他地位的一种巩固。大唐开国以来,历代皇帝的东宫都没闲着,他李隆基也不能例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