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君明臣贤应十事】④(肥章)(第2/3页)  盛唐绝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回到任上去了,萧江沅便适时地插了句话:“天色已晚,大家该启程回去了。”

    “已经这样晚了么?”李隆基呆了一下,摇头失笑,“我与姚公相谈甚欢,竟不觉时辰之变化!”

    姚崇心觉重头戏要来了,敛去了些许笑容,双眸显现出几分肃然。李隆基恍若未觉,一边上马一边道:“我还有好多事要请教,姚公便请跟宰相一起走吧,离我还能近些,说起话来方便。”

    这便是很明显的暗示了。

    见姚崇既不同意也没谢绝,李隆基满心欢喜,只觉拜相一事成了,便放心地领头启程。却不知待队伍行进,姚崇虽也跟着其他臣子一样步行起来,步伐却慢了几分,任宰相和功臣们越过他,直到他回到刺史的队伍里,才恢复正常的行速。

    萧江沅提醒道:“姚公并没有跟上来。”

    李隆基立即回过头去,见果真如此,忙勒马停下。等姚崇走近了,他才藏起心头不安,朗然笑道:“姚公怎的没与宰相在一起,反倒远远落在后面了?”

    姚崇深吸一口气,垂眸道:“老臣官职品级低下,不敢与宰相同列。”

    听姚崇这么说,李隆基便放了一半的心。看来时机已到,他毫不犹豫地说:“这好办。

    今日起,姚公擢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如此便可名正言顺了吧?”

    姚崇与方才一样,还是不予置否。他良久的默然引得周遭群臣面面相觑,交头接耳,也让李隆基不解。这时,萧江沅走到姚崇身边,试探地道:“姚相公可是高兴得忘了谢恩?”

    见姚崇还是没什么反应,李隆基半开玩笑地道:“姚相公莫不是嫌官小?”

    至此,姚崇已经褪去所有笑意。他一脸严肃地双膝跪地,拱手伏拜道:“老臣不谢恩,并不是因为官小,而是有十个请求还未提。圣人若能同意老臣的请求,这宰相之位,老臣才能应下,否则,老臣纵万死而不敢从命!”

    李隆基忙下马,双手扶起姚崇,郑重而礼敬,既兴奋又好奇:“姚相公快说,晚生洗耳恭听。”

    姚崇也有些紧张,他不知道这位天子能否如他所愿的那样。寒风拂过山岗,吹动了他的山羊胡一摆一摆,他伸手捋了捋,拱手放言:“第一,自从则天皇后当政以来,朝廷一直严刑峻法,铁腕重典,更有酷吏当道,捕风捉影毫不负责之举报,致使天下风声鹤唳,苦不堪言。老臣请圣人以后广施仁政,以仁义为先,可否?”

    李隆基眼前一亮:“这正是我期望姚相公做的事,整顿吏治,早已刻不容缓,当然可以。”

    “第二,现下国力有限,又逢天灾,民生未稳,老臣请圣人数十年之内,莫动刀兵,不起开疆拓土之念,可否?”

    “国库不丰,我早已心中有数,此等忧患还在,当然不能打仗。”

    “第三,从前女主临朝,重用宦官,虽品级不高,然势力不小,此乃国之隐患。老臣请圣人日后不要让宦官参政,左右国事,可否?”

    姚崇说前两个请求时,群臣还只是由衷或不由衷的赞叹,待到了这第三个请求,他们则神色各异起来,然后纷纷看向了同一个人。

    萧江沅一脸坦然,并没有因此便惊或怒。有目前政治能力远高于她的李隆基在,她本来就没到左右国事那个地步,也谨守着宦官的本分,李隆基就更坦然了:“宦官参政祸国殃民,我早就想这么做了。”

    姚崇的心方才还有些忐忑,现下便定了:“第四,自则天皇后以来,武氏一族就开始踏入朝堂,后来韦庶人、悖逆庶人及镇国公主相继揽权,官员之选用就更加混乱。老臣请圣人自今以后,不要任命皇亲国戚任何重要的官职,像斜封官、员外官等来路不明的杂官则一概罢免,可否?”

    快刀斩乱麻,真是痛快!李隆基心潮汹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