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集中科普一下唐朝的称呼(第1/3页)  盛唐绝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是一个方便理解的综合性总结小科普,主要是唐朝时人的称呼。(以下大部分都是看唐朝穿越指南和唐朝定居指南[森林鹿著]得知的,我只是个稍作整理的搬运工,辛苦和汗水都是属于森林鹿大大的,微蓝可能会有记错的地方,所以此章节欢迎考究党斧正,互相学习)。

    这部分是怎样称呼别人,冒号前面是被称呼的人,冒号后面是如何称呼他/她,破折号后面是这个称呼在什么时候可以用,没有破折号的自己脑补吧。

    皇帝:

    圣人——平时的称呼,不论是谁,跟皇帝面对面或者跟别人提到皇帝的时候,都可以这么叫;

    主上、圣上——也有人这么叫;

    大家——宦官一般这么叫;

    陛下——一般出现在书面上,嗯,比较正式。

    *注意:皇上、万岁爷都没有,唐朝不兴这一口。“官家”一词是宋朝用的。大唐的天皇只有唐高宗李治一人,天后只有武则天一人。

    皇后:

    皇后——最常用的称呼了。

    皇后殿下——敬称。

    *注意:娘娘什么的没有,妃子也一样,可称呼“殿下”,就是没娘娘。

    太子:

    太子或太子殿下——寻常称呼。

    *注意:皇子,只要不是太子,就不得称其为殿下,什么吴王殿下魏王殿下,在唐朝都是不对的。

    皇子:

    封号+王或大(dai)王——称呼已封王的皇子(自我感觉唐朝没封王的皇子几乎没有,而且大都是年幼就封王了)。

    公主:公主or贵主。

    宰相:

    相公——是的你没看错,就是相公。

    *注意:并没有叫宰相的官职。汉朝有丞相,一人担任,唐朝不同,采取的是群相制。在唐朝,如果你的官职里面有以下职位的时候(因为宰相属于兼职),那就是宰相啦,要被人叫相公啦:尚书令(尚书省老大,这个李世民做过,然后当了皇帝,以后就没人敢做了,一直空着)、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左相)、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右相)、侍中(门下省老大,副宰相)、中书令(中书省老大,首席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三等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四等宰相)。

    顾名思义,做到同中书门下三品的人,他们是实际的宰相,享受跟三品中书令和三品侍中相同的权力和待遇,但他们本身的官职不一定达到了三品;做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人,则是操着宰相的心,却拿不到宰相的俸禄,因为他们自身的官职和资历还比较低。这两个的任命和名额看皇帝,真正利用起来是从唐高宗小雉奴李治开始的(那些个说李治是个庸君的快来看他明明是李世民手把手带出来的高智商温柔暖男)。

    还有一点说一下,宰相不是一品大员,宰相不是一品大员,宰相不是一品大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三品官已经是掌握实权的最高级官员了,再往上一品二品,大多是荣誉称号,有地有名有钱没权的(尚书令二品,尚书左右仆射从二品,这仨属于特例,因为唐初年间尚书省在三省之中地位最高),不是一般人能爬上去的。一个人用尽一生能够做上三品,已经是祖上烧高香了,其实五品官就已经是很多人的终极家庭梦想了。(唐朝五品以上官员,家中免除徭役,可荫封妻、子,福利比五品以下的有了质的飞跃三品以上又是一个飞跃,具体的不赘述了。)

    官员:

    姓+官爵

    姓+公——比如魏公(魏征),狄公(狄仁杰),官场民间部适用。

    姓+官名别称——比如门下省高官别称阁老,狄阁老(狄仁杰),县令别称“明府”。

    *注意:“什么什么大人”在唐朝不能随便乱叫,“大人”二字只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