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岳飞的近忧(第2/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入侵就杀到了汴京城下,当时我们都无法理解,不知道强大的大宋为什么会如此不堪一击。现在轮到我们了,东南看上去貌似强大,谁知他们还是和过去一样,还是不堪一击,一退千里,可见他们失败的原因并不是出在军队身上,而是出在他们自己身上。按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我们年底就有可能突破长江防线。”

    “我看不可能。”岳飞摇摇手,转身面对淮河,任由寒风拂面,“童贯可不是一般人,他不仅打了几十年的仗,而且还在朝堂上屹立不倒,可见他的过人之处。这次他毅然放弃应天府,放弃淮河防线,其目的就是要保住江淮的军队。只要这支军队到了江南,长江防线势必稳固,由此可知,确保长江防线才是童贯的最终目标。”

    岳飞扭头看看孙革和黄纵,继续说道:“如今宇文虚中和吴敏北上投奔长安,虽然为形势所迫,但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童贯的预见性。试想一下,假如东南死守淮河防线,吕颐的大军被我们围杀于江淮,那么宇文虚中和吴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还是要投奔长安,但那时因为长江防守力量单薄,江宁势必失陷。江宁一丢,长江防线告破,我们的大军一泄而下,东南还有抵御之力吗”

    孙革和黄纵连连点头。岳飞说得对,拿到江淮不过是南征的第一步,突破长江防线才是南征的关键,如今东南叛军水陆两军固守长江防线,而虎烈军缺少水军,在叛军重兵驻守长江南岸的情况下,虎烈军想从正面突破,难如登天。

    岳飞的思维跳跃极快,现在虎烈军基本上可以横扫江淮了,他立即想到了渡江作战,而渡江作战的困难太多,所以他的脸上很快便流露出了忧虑之色。

    “折可存大意失荆州啊。”孙革的好心情给岳飞一句话讲没了,“如果折可存不是过于大意,在石梁镇果断发动攻击,把吕颐的大军牢牢拖住,等到罗兰援军赶到,前后夹击,吕颐必定全军覆没。吕颐败亡,东南叛军少了八万人马,那对我们渡江作战将非常有利。”

    “你的说法不对。”黄纵马上反驳孙革,“折可存孤军深入,面对吕颐的八万大军,他当然要采取守势,而不是主动攻击。再说,谁能料到东南会放弃淮河防线,放弃整个江淮我不认为石梁镇一战折可存犯了轻敌的错误,相反,我认为他做得非常好,攻防之策非常得当。此仗最后之所以没有打成,并让吕颐带着八万大军成功逃到江南,只能说吕颐对战局的判断非常准确,金蝉脱壳之计也运用得炉火纯青,由此可知此人深谙谋略,将来必是我大军渡江作战的最大障碍。”

    孙革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老脸一红,不敢再说。

    “我们能顺利收复江淮,折可存居功至伟。”岳飞指指孙革,告诫他不要口没遮拦乱说话,“关于石梁镇一战,以折可存当时所处的处境,他当然要全力防守,对他来说生存是第一,况且他并不知道援军正在急速南下,所以他采取守势,导致敌人乘机逃脱,无可指责。我认为他只要保住军队,并在江淮坚持下去,那就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的。显然,折可存忠实执行了都统司的命令,完成了我们的攻击目标,功勋卓著。”

    三个人在大堤上缓缓而行,兴致盎然地商讨着渡江作战一事。

    “宇文虚中和吴敏熟悉长江防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可以迅速掌握东南叛军的兵力部署,这对我们选择渡江地点有莫大的好处。”孙革因此建议岳飞,把宇文虚中和吴敏留在江淮前线。

    “这件事我决定不了。”岳飞笑道,“你们知道李纲和宇文虚中曾在代北给予大帅很多帮助,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当初宇文虚中如果留在长安,现在也是宰执大臣,地位应该非常高。他到了东南后,大帅和王妃经常提及他,希望他能回来,如今他真的回来了,王妃一旦闻讯,必定十万火急召他回京。”说到这里,岳飞停下脚步,对孙革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