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党项人的悍将(第2/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项人生死存亡的一战就这样开始了。

    不过党项人有信心守住自己的疆土。党项人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在过去的八十多年里,屡屡击败大宋人和契丹人,和大宋c大辽鼎足而立。现在,中土分裂了,实力最强大的对手败亡了,金国和李虎的实力都还不足以代替昔日的大辽和大宋,所以他们有绝对的自信击败李虎,并打造一个四足鼎立的天下格局。

    国难当头,危机时刻,李乾顺和梁乞申也暂时放下了与李察哥的恩怨,转而接受李察哥的分析和判断,动员全国的力量,阻御李虎。

    这一次,李乾顺吸取了教训,给予了李察哥充分的信任,让他全权指挥这一场关系到党项人生死存亡的卫国大战。

    李察哥也吸取了教训,放低姿态,搁置矛盾,从大局出发,上下齐心,戍守国祚。为此他恳请李乾顺,重新起用李仁忠c仁多保国和李定川。前年骆驼河大战,李仁忠c仁多保国和李定川因为打了败仗,受到了严惩,罢职归家。此刻正是用人之际,这些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统帅如果继续闲置,实在是一种浪费。

    李乾顺答应了,但他有条件,那就是重新起用薛元礼c高守忠等一帮汉臣。

    李察哥毫不犹豫地妥协了。事关国祚存亡,党项人要动用一切力量对抗李虎,这时候已经无暇考虑重新起用薛元礼会不会再度引发新一轮的汉蕃争斗。假如国祚都没了,这种权力和利益的博弈还会存在吗

    仁多保国和李定川都是百战之将,复出后,马上辅佐李察哥拟制卫国大战的攻防策略。

    李察哥从今春李虎发动的全线反攻女真人的大战中总结出了李虎全新的攻击策略,那就是从大战局出发,在要害部位给敌人致命一击,继而控制整个战局。

    仁多保国和李定川马上意识到李察哥的攻防思路,同时想到了喀罗川。

    在过去宋夏交战的八十多年里,从李元昊到今天的李乾顺,为了攻占陕西,一直都在想方设法夺取河湟,以便实施东西夹击的攻击战略,但西夏人一直没有成功,尤其自童贯到了西北后,西夏人不管在西翼的河湟战场,还是在正面的横山c天都山战场,都遭到了重挫。虽然西夏人在两个战场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他们自始至终没能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只能被动防御,而防御的重心就是喀罗川。

    童贯为了夺取喀罗川的控制权,曾在六年内发动了三次西征,这三次西征从总的战绩上来看,西夏人占据了优势,特别是统安大战的胜利,更是一个转折点,不过,西夏人一直是防守,他们在防守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李虎到了代北后,西夏和大宋的对峙局面随着李虎的投宋而改变,李虎从阴山方向的攻击让西夏人三面受敌。侥幸的是,李虎和大宋貌合神离,彼此互不信任,西征成为大宋消耗李虎实力的一种手段,这导致李虎两次西征都无功而返。

    这一此,中土形势变了,大宋分裂了,李虎掌控了长安宋廷的权柄,那么他发动的第三次西征的攻击策略也就和前两次完全不一样了。

    就目前的西北战局来说,无论在兵力上c国力上还是战场态势上,李虎占据绝对的优势。不出意外的话,李虎的攻击策略是三面围攻,其西路是从兰州出发,北上攻打朔方和河西;其东路是从泾原出发,攻打灵c夏一带;其北路从前套的兀剌海城出发,攻打娄博贝和克夷门。

    “李虎这次肯定要三路出击,合围贺兰山。”李察哥站在地图前,神情异常凝重,“我们兵力有限,而李虎在任何一路都具备兵力优势,各个击破的可能性非常小,所以我反对分兵阻击,也反对集中兵力在其中一路与李虎决战。李虎其实非常希望我们在贺兰山下和他决战,只要再给他赢得一次像骆驼河那样的胜利,我们兵力大损,守住贺兰山的希望也就微乎其微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