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七章 喀罗川的噩梦(第2/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抚使刘法,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刘仲武,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刘延庆,泾原路经略安抚使种师道,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姚古,可谓名将齐出。

    此战的攻击策略还是东西夹击。东路由刘延庆c种师道和姚古三支大军,西路由刘法c刘仲武联手。东路攻打灵州,西路攻打喀罗川。

    三月,西线的刘法率先发动了进攻,他以主力出震武军,直杀统安城。何灌率偏师,渡河北上攻打盖朱城,吸引卓啰和南军司的主力军队。

    西夏名将李察哥率三万大军驻守统安城,严阵以待,为西夏的存亡作生死一搏。统安之战对西夏来说是决定国运存亡的一战,李察哥拼命了,只要打赢了,他就能绝处逢生,结果他真的打赢了。

    “这一仗不该输的,的的确确不该输啊。”姚平仲仰天长叹。

    李虎对统安之战有所了解,他听折可求说过,听刘延庆说过,也听童贯说过,不过几个人对这一仗失败的原因各有说辞。

    童贯的说法是,刘法恃攻骄纵,违抗命令,擅自出击,在刘仲武的主力尚没有赶到兰州的情况下,仓促攻打统安,结果中了李察哥的埋伏,全军覆没。

    这个说法很有道理。此仗规模很大,出动了二十多万大军,那么童贯很显然是想把喀罗川拿下来,只要拿下喀罗川,西北战局就彻底扭转,相反,东线攻打灵州,威胁贺兰山,希望不大,童贯不会愚蠢到和党项人拼消耗。

    由此推及,秦凤路经略使刘仲武肯定要参加西线的攻击,但刘法出击的时候,刘仲武的军队还没有赶到兰州,刘法仅以熙河路一路兵马出击,事后就连对手李察哥都说刘法此战“持胜轻出”,可见败亡也在情理之中。

    统安之战结束后,刘法最重要的罪名就是违犯节制,对此即使朝中同情刘法的人也不否认。刘法最终没有受到朝廷的追赠,令人扼腕叹息。

    刘法作为一路统帅,行军路线没有问题,攻击方案也没有问题,敌军也没有绝对优势,最终却未能顺利突围,导致十万大军全军覆没,那出问题的地方自然就是刘仲武未能及时到位参战,而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刘法提前出兵了。当年元丰西征时,种家军的主帅种谔也曾为了避免西夏人坚壁清野而提前发动攻击,结果遭到朝廷的惩处,但种谔那一战绥德会战打赢了,而这次刘法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刘延庆的说法不一样,他说统安大败的原因不是刘法的责任,而是童贯和朝廷的责任。刘法在预定时间出兵了,而刘仲武却因为统帅部的筹划出错,导致未能及时赶到战场。刘法本打算推迟出击时间,但童贯却强行命令他出击,最后因为没有得到支援,全军覆没。

    折可求和大多数西北人一样,直接把责任归咎于童贯,如果不是这个阉人瞎指挥,刘法和十万将士就不会败亡。

    姚平仲参加了这一仗,而且最终逃了出来,他对这一仗有绝对的发言权。

    “你能告诉我这一仗的具体过程吗”

    李虎心情很急切。他知道姚平仲从西北的战略说到喀罗川的控制权,从童贯的三次西征说到统安之战,其目的就是要告诉自己攻打河西的办法。或许统安之战的经验教训能给出一条致胜之路。

    姚平仲沉默良久,缓缓说道:“刘帅接到童贯的命令,集结了两万熙河精兵,三万熙河乡兵和蕃军,五万厢军,总共十万人马直杀统安城。”

    “两军在统安城下相遇。两军兵力相比,宋军稍处弱势。宋军一路翻山越岭,又意外遇到了山洪的袭击,物资和体力消耗很大,而李察哥此刻已经集结了十万以上的军队,他们以逸待劳,不待宋军列阵,即刻发动了攻击。”

    宋夏两军激烈厮杀。李察哥亲自率领精骑攻击宋军前阵。宋军前军杨惟忠指挥悍卒奋勇厮杀。激战中途,党项人的伏兵出其不意地从宋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