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六章 西北战略(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六章 西北战略

    第三次西征的目标是灭亡西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李虎的决策是先拿下河西和朔方,切断党项人退保河西之路,把党项人包围在贺兰山。所谓朔方,就是兰州到祈连山这一块,也就是西夏卓啰和南监军司所控制的地区。

    攻占河西和朔方,对贺兰山形成夹击之势,历来是大宋对夏作战的重要战略。大宋为此努力了几十年了,耗费无数,但终究没有成功。

    大宋建立之初,其西北疆界实际控制地区西不出秦州,北不逾灵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崛起于晚唐c五代的党项羌,利用它和吐蕃文化相类c信仰如一的优势,招抚了灵c夏诸州的吐蕃种族,消灭了其中最大的潘罗支部落,吞并了甘州回鹘,占领了整个河西走廊。

    党项人实力强大了,野心也大了,而大宋担心无力控边,于是决定削藩。党项人因此和大宋决裂。

    李元昊嗣立,建国西夏,锐意拓展。仁宗皇帝朝,李元昊率大军入侵陕西,宋夏之战就此爆发。

    历经多次大战,李元昊没有实现目的,于是另寻伐宋之道,这时他把目光投到了祈连山南部的吐蕃诸蕃,而首先目标就是盘驻河湟流域的吐蕃唃斯啰大部落。

    与此同时,大宋为了在战略上对西夏形成钳形夹击之势,决定经略西北吐蕃,大宋和西夏再次展开了角逐。

    西夏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李元昊攻打吐蕃唃厮啰藏人称之为宗喀王国,一路势如破竹,直到马衔山方止,筑城于凡川。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西夏人再次对河湟发动攻击,击败了唃厮啰首领董毡,筑城于古渭之侧。河湟这条道路如果被西夏人打通,陕西腹背受敌,大宋危矣。

    西夏人对河湟的攻击引起了大宋的注意。仁宗皇帝朝,陕西秦凤路经略使就曾上书朝廷,认为如果让西夏人占据了河湟,则陕西难保。王安石之子王雱在言洮河之事时,也认为一旦西北诸蕃归顺了西夏,必然导致边患不停。

    为解除西夏的威胁,神宗皇帝立志重振先辈基业,遂决定发动西北战事,熙河开边。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王韶上平戎策,提出收复河今甘肃临夏c湟今青海乐都南等地,招抚沿边羌族,孤立西夏的方略。此策顺应时势,深得帝意,于是在王安石的主持之下,排除了一切阻挠,揭开了熙河开边的序幕。

    熙宁五年公元1073年,王韶以古渭寨为基地,向西开拓。置熙河路。六年,新建置的熙河路拥有熙c河c洮c岷c叠c宕及通远军一军。元丰四年公元1081年,李宪取兰州,复会州,宋夏两国隔黄河而对峙。

    赵佶登基称帝后,蔡京举荐童贯c王厚发动西北战事,先后收复了湟c鄯c廓c洮四州和积石军,灭亡唃厮啰,并全取横山和天都山,对西夏形成了一定的战略优势。

    然而,这种大好形势,却被童贯自己一手葬送了。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童贯命令刘法率十万大军渡河北上,攻打朔方,试图占据河西。李察哥和刘法决战于统安,刘法大败,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刘法阵亡。

    朔方之战,又叫统安之战,这一仗的惨败给了西北军沉重一击。

    从神宗皇帝发动熙河拓边开始,历经王韶c李宪这是个宦官,童贯当年就是跟着他到西北打仗,学了一些本事。c童贯等两代人五十年的努力,还是没有攻占河西,实现击败西夏人的战略意图,由此可见攻打河西的难度。

    李虎和枢密院的长官们早在长安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这一仗的艰难,所以董小丑在议事堂上才公开宣称,河西一战是生死之战,是第三次西征的决定性一战,这一仗打赢了,第三次西征基本上胜券在握。

    李虎不熟悉西北,董小丑和罗青汉也是一样,但刘延庆和折可求熟悉,不过,这两位常年在麟延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