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九章 历史的洪流(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九章 历史的洪流

    七月三十日,骊山议政突然爆发危机,大地主大商贾联名书告李虎,要退出议政,离开长安。

    同日,宰相李纲c参知政事李复c赵明诚等人也书告李虎,指责大地主商贾借助变革的名义攫取权柄和利益,动摇国之根基,要求李虎给予坚决的打击和镇制。

    李虎急赴骊山,听取双方的呈述。

    在这次骊山议政中,李虎发动的变革有个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大幅度提高了工匠商贾的地位,并给予他们参政议政的权力,这是历史上的首创,是一个空前的创举,也是与范仲淹c王安石c蔡京变法截然不同的地方。

    农工商并重c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中土的基本国策,那么工匠商贾的地位自然就要提高并得到参政议政的权力,这是一个必然,任何力量都无法阻碍。

    然而,中土一千多年的历史,儒学一千多年的崇高地位,重农抑商这个似乎已经成为“天经地义”的治国策略,给中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烙印,上至皇帝c官僚c儒士,下至农夫c工匠c商贾,无不深陷于这个牢固的桎梏。

    皇帝c官僚和儒士有历史做证据,有学术理论做基础,在“士”这个阶层的切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不惜一切代价反对这个变革策略。武人的地位可以提高,但工匠和商贾的地位绝对不能提高,一千多年的贱民想翻身作主人,做梦去吧。

    工匠和商贾历来受到打击和欺压,但一千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地位,尤其是商贾,更是不惜一切代价。到了本朝,契机终于出现了,在人口和土地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大宋不得不发展工商业,但因为“士”牢牢把持着统治权,他们依旧被踩在社会的最低层。

    今天,李虎出现了,李虎的新变革出现了,而这个新变革的核心就是创造财富,李虎把创造财富的希望寄托在工商业的发展上,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创举,提高工匠商贾的地位并给予他们参政议政的权力。

    骊山议政的成功举行,各地商贾云集长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商贾迫切需要这个契机就此崛起,迫切需要参政议政的权力从而加入到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中去,所以他们拥戴李虎,支持李虎,希望利用李虎的强悍武力实现他们世世代代的梦想。

    李虎发起了骊山议政,请地主商贾共议变革策略,这是一个推进变革实施的手段,所以朝廷中的官僚们不但没有反对,反而非常支持。在骊山议政的第一阶段,虽然出现了东溪派和西观派,出现了两种战略的对立,但最终还是在李虎的威逼下,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一系列的基本国策。接着就是骊山议政的第二阶段,这时候,“士”与“农工商”两大对立阶层对权力的争夺战突然爆发了。

    李虎始料不及,官僚们也是始料不及,至此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

    变革的每一项具体政策都要牵涉到府署c官僚和职权,这其实就是行政权力的再分配,做为代表农工商三大阶层利益的地主c作坊主和商贾当然不会放过提高自身地位和加入到资源c财富的分配中去,于是必然要发生代表“士”这一阶层利益的官僚集团和代表“农工商”三大阶层利益的地主商贾集团对行政权力的争夺。

    在骊山议政的第一阶段,李虎为了尽快确立基本国策,曾和官僚集团c地主商贾集团做出了妥协,其中对地主商贾集团的妥协就是允许他们加入到资源c财富分配中,也就是在制置三司条例司和最高交子务中给予他们部分权力。

    另外,代表这个集团利益的范直昌出任参知政事,燕青出任提举市易司的长官,这对朝廷来说,已经是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

    但是,骊山议政进入第二阶段后,范直昌c燕青联合大地主大商贾在官制c科举c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