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三章 挽救崩溃的财政(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 挽救崩溃的财政

    大宋建兴元年公元1126年,十月。

    十月初五,京畿中牟。

    天子行营和大元帅行辕到达中牟的时候,刘延庆的殿前军也护卫着皇后赶来会合,李纲c柴云c王寓c折可求则带着临时朝廷随后撤离。

    黄涉c楚逍遥从洛阳来迎驾,东京留守宗泽前来送行。

    这是一次临时朝廷的大集结,除了罗青汉外,都到了。

    此去洛阳三百余里,正好一路走一路议事。议事的主题除了朝廷重建外,就是如何挽救崩溃的财政。财政问题不解决,什么事也做不了,而解决财政问题首要就是修正现行财经制度。新财经制度的拟制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远水救不了近渴,当务之急就是在原有制度上做出修改,这是最快最有效也是最安全的办法。

    王安石变法,目的是富国强兵,而理财则是其变法的基本方针。蔡京以“绍述”为名,继续推行新法,也是声称“不患无财,患不能理财”,重新打出“理财”旗号,但他把新法和理财逐渐变为了恣意搜括民财的手段,这是新政蜕变的主要体现。

    李虎对此已有所了解,但大宋财经制度非常复杂,尤其王安石变法之后,新旧两党争斗激烈,财经制度反反复复,其中又有妥协折衷之处,到了蔡京手上,更是改了又改,若想把这些东西全部吃透,还真的不容易。

    “新政蜕变,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巧立名目,增收赋税。”

    李纲做为宰相,首先就要把新政蜕变的部分说清楚,凡是不利于国家稳定c不利于改善财政的政策都要拿出来,仔细解释,然后才能说服皇帝和中枢官员们就这些制度进行修改或者废除。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蔡京在主政期间,朝廷和地方以各种名目增收赋税,其中有些项目是原来就有的,有些项目是新增加的。”

    “我们就以和买为例。和买是赋税一种,原来就有。熙宁年间,朝廷实行按等均敷的办法,规定乡村上户摊派和买,而下户不敷和买,户等越高和买就越多。”

    “到了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到1110年,朝廷下旨,规定对大地主大富豪依年例减半俵买 ,差额部分则均敷给中c下等民户。不但如此,许多地方的官府在和买时不再预支现钱,并恢复仁宗皇帝时期的政策,仅付三分现钱,同时配给七分官盐的办法。后来,又发展为完全不付钱,白抢白拿。”

    “这样一来,和买便开始向定额税演变。”

    “此外,绢帛类除和买外,还增加了预买c泛买c常平司和买等等各种名目。米各类的和籴数量也不断增加,设置了均籴c补发上供和籴等项。”

    “和买和籴名为两相情愿的公平买卖,但实际上则是官府以低价强行征购,形同赋税。”

    “其它诸如折变c支移等项,莫不如此,这使得使乡村农户的赋税负担大大加重,并在蔡京主政的二十多年里成为本朝赋税剧增的一个高潮。”

    “所以”李纲正色说道,“我们虽然急切盼望改善当前的财政状况,但不能为了增收赋税而巧立名目,或者在原有项目上肆意加重农户负担。”

    李纲冲着皇帝微微躬身,“臣建议,即刻下旨,废除蔡京主政期间所有朝廷和地方以各种名目设立的赋税项目,原有赋税项目则恢复过去的征缴办法,不得以任何名义加重农户负担。”

    皇帝不假思索的答应了。现在要稳定地方州县,而稳定地方州县最好的办法就是稳定民心,减赋税是有效手段。

    “李爱卿继续说,继续说。”

    李纲见自己的第一个奏议就得到了皇帝的认可,信心大增,马上说到了榷茶制度。

    本朝建国之处曾对茶叶实行国家征榷,但由于弊病较多,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