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 没鸟的人更厉害(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没鸟的人更厉害

    童贯义正严词,一番话把李虎说得晕头转向。

    李虎觉得童贯太能扯了,一个元佑党人案竟然被他扯到了大宋根基上。你个阉人也太危言耸听了吧把我当白痴啊“这个案子是蔡京一手制造的冤家错案,二十多年了,应该给那些受冤者平反昭雪了。皇帝假如在此刻推翻元佑党人案,必能获得人心。”

    童贯瞪着李虎,一脸不屑。你个鸟贼懂个啥你到底想干什么

    “使相,如果皇帝诏告天下,推翻元佑党人案,不但不能获得人心,反而会大失人心。”

    李虎当然不能接受,张嘴就想驳斥。童贯举手阻止,“你先听我把话说完,然后你自己思量,看看能不能翻转元佑党人案。”

    大宋取士,主要来自科举,而科举的内容来自儒学。这个儒学是指官学,也就是大宋朝廷所规定的儒学经义。大宋当今的官学是新学,这个新学又叫荆公新学。荆公就是王安石,王安石死后追授荆国公,谥“文”,所以又叫文荆公。新学就是以王安石为首的一帮元丰党人在儒学上的新理论和由此形成的学派。大宋的太学c地方学府c州县学堂里的所有士子就是学习和研究新学,科举考试就是考新学,因此,新学是大宋士子取得功名走上仕途的金饭碗。

    翻转元佑党人案,首先就要否决新政,这是首要条件,否则凭什么翻案新政被否决了,文荆公的新学还能成为官学吗文荆公的新学本来就是为新政服务的,是为了配合其政治改革而提出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教育政策。在科举考试中,朝廷规定,“诸生一切以王氏经为准”,若有士子在考试中使用唐儒旧注疏,则罢黜不录,这是一种思想专制c,也是一种文化独断。

    由此可以想象,否决新政,罢黜官学,带来的影响有多大,权力和利益之争有多么残酷。大宋已经岌岌可危了,这时候突然否决新政,把过去的政策全部推翻,否决官学,把士子们的饭碗全部砸了,大宋的根基岂能不动摇根基动摇,国祚还能保住

    李虎瞠目结舌。惭愧啊,至此才知道童贯的真本事,这个阉人在汴京呼风唤雨,和蔡京斗了二十多年,屡屡占据上风,的确有其过人之处。就凭这番话,李虎就不得不甘拜下风,玩不过人家啊,人家虽然没有鸟,但比有鸟的人厉害多了。

    童贯看到李虎被自己一番话给“震”住了,眼里不由露出几分轻蔑。你个小蕃虏,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实力就目空一切,你还差远了,不要说问鼎天下了,估计连活下来都成问题。

    “元佑党人案绝对不能翻。”童贯继续说道,“最起码在最近几十年内不能翻,不过,朝廷可以用其它的方法逐步解除党锢。”

    “二月的时候,废帝曾下旨,追封范仲淹为魏国公,赠司马光为太师,赠张商英为太保,除元祐党籍学术之禁,就是一个尝试。范仲淹c司马光c张商英在本朝都是名震天下的人物,对大宋有特殊的贡献,功绩显赫,朝廷可以一分为二地评价他们,可以大力褒扬他们的功绩,继而录用他们的后人。过段时间,皇帝还可以下旨,褒奖文彦博c李清臣等人的功绩,解禁他们的后人。”

    “这种小范围的解禁,既动摇不了新政,也动摇不了官学,同时又解禁了元佑党人,可谓一举多得,最重要的是,它可以保证国祚的稳定,保证国策在平稳的状态下得到缓步的修正。等到时机合适了,国内稳定,国富民强,一切都走上正轨了,再翻元佑党人案就很简单了,可以走到水到渠成,波澜不惊。”

    李虎这时已经把童贯的话消化掉了,他承认童贯的想法是正确的,童贯所提出来的办法不但可以解决元佑党人案,还可以缓解朝廷的新政危机,但问题是,在他看来,如果官学这个根本性问题不解决,新政的蜕变问题也就解决不掉,而大宋的危机也就难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