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西北人的手段(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一章 西北人的手段

    七月初十,北京大名府,河北宣抚司。

    李纲愁眉不展地坐在案几后面,望着左右两边壁垒分明的西北军将帅,心里非常难受,难受得锥心痛疼。

    种师道和姚古坐在李纲的左右两侧。种师道拿着文卷翻看,从头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不知道他在里面找什么。姚古则抱着双臂抬头望着屋顶,或许对他而言,屋顶上的蜘蛛网比眼前一张张冷冰冰的面孔更有吸引力。

    折可求c杨可世c王渊c王稟c姚平仲等人坐在左边;刘光世c辛兴宗c曲奇c吴子厚等人坐在右边。其它诸如解潜c范琼c马忠c张思正c张灏等人则散坐两侧末端,有意拉开和西北两派的距离,免遭池鱼之殃。

    议事堂里没有虎烈军的人,宋江c林冲c耿守忠带着军队正在赶赴真定府,而刘韐c岳飞c卢俊义c罗兰等人正在真定东北方向的木刀沟一线和金军激战。战斗规模虽然不大,但这场战斗已经打了好几天,金军的攻击目标很明确,他们要打真定府。

    真定府若失,金军从北方一泄而下,宋军只能依靠大名府和黄河阻挡金军,所以当李纲提出,集结主力于滹沱河一线,反攻中山c河间时,底下的将帅们保持沉默,而种师道和姚古则提出异议,结果连议数天,毫无结果。

    这是军议的必然结果,因为李纲到河北战场,虽然名义上握有战场指挥权,但汴京给了他诸多限制,他其实没有什么权力,主要作用是协调,是缓和各军之间的矛盾,让汴京和西北人暂时从战场指挥权的争斗中摆脱出来,从而集中精力发动河北大战。

    李纲这种尴尬的身份当然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他只能苦口婆心地劝说。

    姚古首先不卖李纲的帐。焦安节是姚古的好兄弟,他在救援种师中的过程中,眼看自己将被金军包围,无奈只好放弃救援,率军撤过滹沱河。汴京不管三七二十一,把种师中全军覆没的责任归咎于焦安节,李纲更是不依不饶,逼着小皇帝下旨把焦安节杀了。焦安节死得冤啦,如果真是临阵逃跑也就认了,但他偏偏不是,他尽了一个统帅的责任。姚古曾为焦安节鸣屈,但没人理他。

    姚古恨上了李纲,连同很多西北军将领都恨上了李纲,结果不言而喻。当然,这只是个人恩怨,个人恩怨在这里的作用不大,主要还是利益之争。

    种师道和姚古的实力遭受重挫,他们不可能再指挥自己的军队冲杀在最前线。

    这次折可求c杨可世c王稟c姚平仲到了,他们的军队应该成为主力,但汴京的皇帝没有兑现诺言,没有满足西北人的利益要求,更严重的是,皇帝大力扶植童贯和刘延庆,在最短时间内让他们和西北军分庭抗礼,这是西北人无法忍受的事。很明显,西北军如果遭受重挫,实力受损,折家兄弟和杨可世c王稟等人也就无法混了,不死也要脱层皮。

    刘光世c辛兴宗等人遵从皇帝和童贯的命令,保存实力。没有实力,对付不了西北人,更无法抗衡李虎。

    种师道和姚古不愿意打,也确实打不动了;折可求c杨可世等人则坚决不打,他们已经打定主意要杀了童贯;刘光世c辛兴宗更不打了,不但不打,连军队都没有过黄河。不要看命令一个接一个,但童贯给他们的命令非常明确,不要过黄河,即使河北丢了也没关系。

    李纲不想浪费时间了,他最后一次提出恳求,但结果依旧。

    李纲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希望刘光世带着军队进入大名府,会同大名府一线的军队,在黄河北岸建立防线。同时恳求种师道c姚古c折可求增兵滹沱河一线,好歹做做样子,免得真定府一线的虎烈军陷入金军包围。真定丢了,金军杀到黄河岸边,对大家都没有好处。

    还是没有人答应。

    李纲苦叹,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