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八章 过河拆桥(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过河拆桥

    五月三十,潼关。

    虎烈第八军做为选锋军,率先渡河进入潼关,并迅速向西京洛阳挺进。此刻,童师闵c张师正的胜捷军已经到达陕州治府陕城,距离洛阳三百里。

    黄昏时分,郓王和童贯赶到西北大元帅府行辕,和李虎c董小丑c折彦直商议攻打汴京之策。

    折彦直和汴京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得到了汴京近期的所有消息。河北大战正在打,但因为出师不利,汴京又向河北增兵了,这时候汴京卫戍军只剩下三万人,而且整个汴京及京畿路就剩下这三万军队。

    金军撤走后,小皇帝担心勤王大军留在京畿对自己不利,所以第一时间下旨遣散勤王军队。汴京决定发动河北大战后,只调集了西北军c京畿和京畿西路c北路的军队,并没有从江淮c两浙和荆湖一带征调军队,这导致京师的防守兵力严重不足。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小皇帝当前的头等大事是收复河北幽燕,短期内没有精力顾及东南,如果大量更换东南军政官员,势必对东南造成混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原状,以此来安抚东南官员,确保东南稳定,获得东南钱粮,但东南官员大部分都是蔡京c童贯和朱勔的亲信,小皇帝严惩蔡京童贯等人,他们的靠山倒了,将来即使小皇帝不追究他们的罪责,但他们的仕途也到此为止了,所以东南官员和汴京的关系非常紧张,这种情况下,小皇帝祈祷他们不要造反就行了,哪敢征调军队假若有几个胆大包天的武将带着军队到了汴京后,举兵造反,把老皇帝救出去了,那小皇帝就全完了。

    当然了,东南的军队没有战斗力,即使来了也是摆设,耗费钱粮而已。小皇帝从种师道和李纲那里了解了不少真实情况,也不指望他们了,而是指望河北大战,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河北战场上。

    折彦直掌握的情况等于告诉帅帐里的所有人,夺取汴京不过是举手之劳。

    “我已经和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曚秘密约定,只待我大军到达汴京城下,他就打开城门。”

    折彦直这句话让郓王激动得手舞足蹈,就差没有跳起来大声欢呼了。曹曚原来是河东第三将,祖上是大宋勋臣曹彬。曹氏和赵氏皇族数次联姻,是皇亲国戚。折彦直到西北后,老皇帝就把他调回京城,出任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曹家和折家的亲密关系延续两百多年了,而曹曚的夫人就是折家的女儿,以曹曚的身份地位自然会被牵扯进皇统之争,所以此刻郓王得到曹曚的帮助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

    既然汴京可以轻松拿下,那么这次军议的重点就不是怎么打汴京,而是最大程度地削弱李虎和虎烈军对汴京的威胁。

    折彦直站在地图前,详细说明各军的行军路线,以及控制汴京后各军的部署。

    西北军打头阵,一部分进驻汴京城,一部分戍守汴京周边地区。虎烈军随后跟进,一部分镇戍西京洛阳,一部分于黄河南岸布阵,控制各处渡口,阻止河北方向的军队渡河南下。如果这次兵变影响到了河北战场,河北战场上宋军全线崩溃,那么黄河南岸的虎烈军首先就要承担阻截金军南下的重任。

    折彦直还在滔滔不绝的时候,郓王c宇文虚中c张孝纯c范致虚等人就紧张地望着李虎和董小丑。

    折彦直所拟定的计策事实上把虎烈军挡在了汴京城外。按照这个部署,虎烈军不但不能进驻汴京及其周边地区,反而还要替西北军挡住河北方向的敌人,说句难听的话,就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还没有过河就要拆桥了,纯粹把李虎和虎烈军当傻子耍。

    李虎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杀气凛冽。董小丑倒是沉稳,面无表情,但从他的眼神里看得出来,他非常生气。

    童贯面如止水,对李虎的愤怒视而不见,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折彦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