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愤怒的阉帅(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愤怒的阉帅

    如果汴京主和派决意卖国,用卖国的方式来夺取汴京中枢的决策权,那不要说河北大战的胜负已经一目了然,就连大宋国祚的败亡都可以预见。

    试想大宋割让三镇,燕云尽数丢失,宋金边界事实上就到了黄河一线,那大宋最多不过保有半壁江山。保住半壁江山难道就是主和派的最终目标不过就大宋的现状来说,能保住半壁江山就算不错了,主和派其实对未来的预测还是非常准确的。在北方女真c汉人和党项人三个强虏的威胁下,在大宋积弊终于彻底爆发的情况下,南北双方的实力此消彼长,大宋退守江南保住半壁江山的策略也不能说就错了,它也有它的道理。

    大宋有三冗积弊,而三冗积弊到了今天因为财政的完全崩溃,再也没有支撑大宋体制继续运转的可能,此时此刻,若想保住国策,不是取决于你是不是愿意为大宋而战,而是取决于你有没有能力击败北方强虏。如果你没有能力,把仅有的一点实力消耗在战场上,最后就是全军覆没,国祚倾覆。相反,如果你把仅有的一点实力储备起来,并逐渐把它转为化更大的实力,那么你就有可能转败为胜。历史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最后反败为胜灭亡吴国,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今日汴京的主战c主和之争其实最大的根源就是对大宋三冗积弊的认识完全不一样。

    主战派认为大宋依旧有实力抵御外寇戍守国土,而主和派则深知积弊严重无药可救了,他们自己就是推动这个错误爆发的始作俑者,他们为了攫取私利,从政策上肆意盘剥百姓,导致民心丧失,导致官僚腐败,导致国库空虚,导致军队失去战斗力蔡京听说金军入侵,不但建议老皇帝避祸东南重建朝廷,还第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带着家族和门生故吏逃离汴京,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以蔡京的才学c地位和权势,如果他知道大宋还有一战之力,他会建议老皇帝在东南重建朝廷他会举家逃亡老皇帝也是一样,他主政二十多年了,他当真眼睛瞎了耳朵聋了他手下的亲信当真都是一无是处的白痴追随老皇帝南逃的大臣们当真都是吃干饭的蠢货正因为他们知道大宋就是一个空架子,根本没有抵抗之力,所以一旦披在身上的老虎皮被敌人戳破后,马上逃跑。逃跑是因为恐惧,恐惧是因为自己没有实力,如果自己有实力,用得着逃跑吗恐怕先举着刀枪棍棒杀向蕃虏了。

    政策上的错误导致国家受到灾难,制定和推行政策的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甚至遗臭万年,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事。老皇帝c蔡京蔡攸父子,王黼李邦彦等宰辅,童贯梁师成等内侍,朱勔李彦等为虎作伥的官僚,已经受到了惩处,他们留下的烂摊子,小皇帝和新一任中枢c东西两府的官员要接下来,要支撑下去。相比起来,老皇帝和他的亲信大臣在国家发生灾难后的逃避做法显然是错误的,而且进一步打击了岌岌可危的大宋国祚。

    今日主和派挽救国策的办法要比老皇帝和蔡京等人的策略高明,他们不是逃避,而是积极应对,以土地换取和平,以短暂的和平来赢得喘息的时间。但是,有权力的地方就有争斗,今日的主和派虽然不再是蔡京c童贯的党羽了,但他们争权夺利的手段不比蔡京c童贯逊色多少,相反,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鉴于大宋的现状,主战派的力量要薄弱得多,不过,小皇帝还是选择了主战派的策略,其原因还是出于稳定国内形势的考虑。小皇帝必须打一场胜仗,以此来挽回脸面。割地赔款之举几乎把小皇帝和朝廷的威信彻底打没了,小皇帝和朝廷没有威信,汴京对地方的控制减弱,这肯定不利于国内稳定。

    主战派的思路和小皇帝不谋而合。主张派对大宋现状同样很清楚,种师道和李纲也没有信心击败金军收复河北和幽燕,但问题是,你如果不做出攻击策略,小皇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