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二章 质疑(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质疑

    “你的意思是,太子可能登基”李虎暗自吃惊。如果太子登基,那自己的新策略就完全失败了,至于挟天子而夺其国的想法更是一场美梦。

    “官家正当春秋盛年,身体也非常好,皇统更替还是遥遥无期的事。”折彦直摇摇手,“使相过虑了,但是,使相必须知道,此次西征无功而返,对郓王的打击非常大。汴京同意西征,却只给十万军队,这明显就是一个陷阱,但圣旨既然下来了,郓王也罢,童贯也罢,都已经无力挽回,唯一的办法就是攻克兴庆府,否则我们都非常被动。”

    李虎和董小丑相视无语。折彦直的话说的在理,皇帝不死,太子和郓王都没有机会继承大统,而皇统之争犹存,这样虎烈府和西北人的计策还可以继续实施,也就是说,不管汴京怎么变化,西北还是按既定策略来。

    “要想攻克兴庆府,需要时间,一年半载都有可能。”董小丑说道,“但你刚才告诉我们,汴京不但不会给我们提供钱粮,还会下旨撤军,让西征半途而废。”董小丑看看折彦直,试探着问道,“难道郓王打算抗旨”

    “郓王当然有办法说服皇帝拖延撤军的时间。”折彦直说道,“现在的关键问题是,首先,你们必须承诺,贺兰山和灵夏两地由大宋实际控制,其次,你们必须自行解决粮草武器。你们只要答应这两个条件,汴京有什么理由下旨撤军”

    李虎愣了一下,接着哈哈大笑。董小丑更是觉得荒诞到了极致。折彦直却振振有词,“汉王是大宋的汉王,虎烈军是大宋的军队,而汉王刚才也说了,他打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大宋的疆域,那虎烈府有什么理由拒绝这两个条件这些年大宋给予虎烈军的援助,难道不足以得到这个回报”

    “当然当然”李虎笑道,“我当然会答应这两个条件,这里本来就是大宋的疆域,不过被党项人霸占了一百多年而已,至于钱粮问题,你既然肯定汴京不会给,并且要以此为借口下旨撤军,那我只好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折彦直没想到李虎一口答应了,惊愣不已,而董小丑则知道李虎的意思,面如止水,没有任何反对的意思。李虎已经决定在预定时间内撤军了,他的承诺根本就是一句空话,他现在的目的就是在撤军之前最大程度地摧毁灵夏两地和消耗夏军实力,为下一次攻打贺兰山打下基础。

    折彦直无法相信李虎,他预感到李虎要撤军了。很简单的事,李虎西进攻击贺兰山的目的是胁迫汴京,他把主力带到贺兰山战场,大同兵力空虚,金人可能乘机南下寇掠,东北边疆的形势比较紧张,这导致汴京不得不放弃联手金人攻打代北的计策。汴京的君臣虽然非常愚蠢,为了忠实执行守内虚外之策不惜自毁长城,但“长城”真的出现问题了,汴京也不得不悬崖勒马,再次利用李虎和他的虎烈军,所以现在李虎的目的达到了,接下来,他要反击了,要利用汴京犯下的愚蠢错误报复大宋了。

    “攻克兴庆府需要很长时间,尤其我们用的是最笨的办法,因此,能不能成功,还要取决于形势的发展。”折彦直马上试探李虎,假如李虎真的打算撤军,那西北人就被李虎算计了,陷入一个两难困境。如果跟着李虎一起撤,汴京势必乘机报复,重责太原和陕西,郓王和西北人都要倒霉;如果不撤,以十万大军独自对抗西夏人的反攻,有败无胜,结果更恶劣。

    折彦直当初并不同意童贯的计策,但郓王被童贯说服了,事实证明,童贯的计策根本就是一厢情愿,这个阉帅跑到太原,不是帮助郓王,而是陷害郓王。折彦直看到李虎没有反应,继续说道:“童贯的计策有个前提,他假设北虏不会南下寇掠,或者河北山东的叛乱不会愈演愈烈,这样汴京就有足够的实力支持西北战场,但从我得到的消息来看,金人正在东北蠢蠢欲动,而河北山东的叛乱也没有得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