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放弃幻想(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放弃幻想

    十七日的战斗非常平淡,夏军未能在两翼战场取得突破。

    这天深夜,李仁忠召集各军都统军议。他在军议上指责谋宁平衍消极怠战,而谋宁平衍毫不示弱,反唇相讥,质问中路擒生军为何按兵不动两翼战场杀得血肉横飞,中路主力则作壁上观,连个虚张声势的佯攻都没有,为什么统帅部依据什么高深计策做出此等匪夷所思的部署

    谋宁家族也是党项权贵之一,在军政两界的声望并不逊色于仁多家族,谋宁平衍更是因为战功显赫而成为贺兰山诸军统帅,肩负戍卫京畿之责。这个老家伙有实力,说话有份量,不要说李仁忠,就是仁多保国和李定川也搞定不他,所以军议开始不久,气氛便变了,从互相攻击责难渐渐演变为争吵辱骂,大夏王朝的权势之争从兴庆府蔓延到了前线,局势有些失控。

    李仁忠从大局出发,忍气吞声,极力劝和,试图缓解各方的矛盾,但无论是仁多保国c李定川还是谋宁平衍c阿雅卜c高锦棠,大家因为各自的目的和利益完全不同,彼此无法相容,在生死存亡的巨大压力下,他们变得急躁冲动偏执,甚至有些失去理智了。

    谋宁平衍率先拂袖而去,他丢下一句狠话,他要上奏兴庆府,他要告御状,在皇帝没有下旨给个公平公正的说法之前,他拒绝遵从统帅部的命令。谋宁平衍深得皇帝的信任,又得到梁乞申的支持,就目前的战况来说,如果他告御状肯定告得赢。

    军议不欢而散。各军统帅翻脸了,这仗没办法打了。李仁忠下令暂时休战,同时亲赴左翼红崖战场安抚谋宁平衍。大敌当前,国祚为重,还是暂时放下矛盾,齐心协力共御强敌为好。谋宁平衍也不想打败仗,更不想国破家亡,所以见好就收,借着台阶就下来了。他明确告诉李仁忠,现在这种打法肯定不对,中路主力应该全力强攻,两翼则给予有利支援,而不是两翼突破中路牵制,这样打有败无胜。仁多保国和李定川等人为了保存实力,打击异己,根本无视国祚安危,不能再听他们的了,必须马上改变攻击策略。

    十八日,李仁忠正经事没干,在左中右三个战场往来穿梭,做起了吃力不讨好的和事佬。没办法,他在军中没有威望,镇制不住这些党项悍将,而此刻形势又非常危急,虎烈军随时可能发动反攻,所以他不得不放下身架,费尽心力把这些悍将们重新拉到一起,共御外敌。

    十九日,当这些人重新坐到一起,李仁忠拿出折衷方案,打算三路同攻的时候,当即遭到了仁多保国和李定川的坚决反对,于是大家再度争吵,再度不欢而散。李仁忠既气愤又失望,但他做为统帅,不能就这样轻易放弃,他个人的得失不算什么,国祚安危才是大事啊。

    夏军内部爆发了危机,虎烈军却士气旺盛,各军军帅求战欲望非常强烈,纷纷建议李虎乘势展开反攻。

    二十日,李虎接到了大同和太原的书信,确定汴京已经下旨,命令西北军于十月初攻击西夏,但考虑到国内动荡不安的形势,汴京只同意出动十万军队。

    “十万军队能干什么”柴云非常失望。本来他指望汴京能出动更多的军队,两军会合后对西夏形成兵力上的优势,但现在看来这个希望没了,在没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想攻克兴庆府难度非常大。“看来,我们不但要赢得这场决战的胜利,还要大量歼敌,否则我们就无法围攻兴庆府了。”

    夏国都城兴庆府经过数次翻修,非常坚固,另外在它的外围有定c怀c静c顺四州,四州之外有黄河天险和克夷门c赤木关等要隘,所以若想攻克兴庆府,首要条件就是必须具备兵力优势。从常理来说,攻城最好拥有五到十倍的兵力优势,但事实很残酷,即使大宋西北军顺利和虎烈军会合,两军兵力加起来与夏军戍守京畿的兵力基本上相差无几,根本无力攻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