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八章 魔高一丈(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八章 魔高一丈

    五月,童贯抵达太原。

    郓王c折彦直c张孝纯等人对其非常忌惮,不知道他到西北的目的是什么。此刻西北人的计策实施顺利,宇文虚中和李纲在汴京为内应,只要河北山东的叛乱再猛烈一些,只要李虎放弃西进攻击之策,郓王就有可能说服皇帝,率西北军东进平叛,但童贯的突然到来让西北人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童贯见到郓王后,把河北山东包括燕山府的形势大概说了一下,“叛乱持续的时间越长,对国祚的伤害越大,所以我打算奏请汴京,调遣西北军急速平叛。我这次奉旨到太原来,就是想了解西北的形势和西北军的状况,看看年内能否征调西北军。”

    郓王闻言,暗自窃喜,机会终于来了。折彦直和张孝纯却认为童贯别有居心,但现在无从估猜他的目的,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西北的形势非常不好。”折彦直苦笑道,“汉王和虎烈军主力已经进入前套,接下来他就要攻击贺兰山。为了确保西北的安全,西北军短期内不宜远赴河北山东平叛。”

    “怎么你们都认为汉王还要继续攻击,一直打到贺兰山”童贯笑了起来,“你们已经确定汉王攻打西夏的最终目的了”

    李虎攻打西夏目的,其实只要看看汴京对代北的策略就知道了。汴京要消灭李虎,李虎当然要反击,他这一招可以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金军可能南下,虎烈军也有可能乘势南下。现在西北形势紧张,河北和燕山路的形势更紧张,但汴京骄横自负,目中无人,对眼前的恶劣形势视若无睹,一意孤行,这样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和李虎谈过了,但李虎置若罔闻。”郓王无奈轻叹,“如果汴京改变对代北的策略,或许还有挽救的机会。”

    汴京不知道西北河北的紧张形势,更准确地说,汴京的中枢大员身居禁中,不了解实际情况,他们对形势的理解完全不一样。皇帝对形势的了解来自于中枢大员,所以他当然不会改变诛杀李虎的想法。宇文虚中和李纲虽然都在汴京,有机会向皇帝进言,但势单力薄,人卑言轻,起不了太大作用,对汴京决策的影响微乎其微。

    童贯故作沉吟之态,目光从郓王的脸上转向折彦直和张孝纯,“我是不是亲自去一趟大同”

    童贯的身份地位太显赫,他如果亲自赶赴大同,或许能让事情出现转机。郓王当即赞同。在皇帝的心目中,郓王少不更事,但童贯不一样,他的建议直接影响皇帝的决策。

    折彦直和张孝纯相视苦笑,他们大概猜到了童贯的目的,这个阉人预感到郓王将成为大宋主宰,要改换门庭了,但现在西北人无力阻止,只能将计就计,利用童贯来推进形势的发展。

    汴京使者王安中也到了太原。

    王安中的目的地和童贯一样,都是大同。汴京和黄龙府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两者为攻杀李虎合作默契。汴京为了稳住李虎,尽可能阻止李虎投降金国,特意派出了使者,做出向虎烈府妥协让步的姿态。这还是宇文虚中和李纲极力劝谏的结果,以皇帝和宰相c宰执们的高傲和尊严,他们绝不会损害自尊向一个汉虏妥协。

    宇文虚中和李纲了解李虎,知道李虎已经开始了反击,这种反击对大宋非常不利,但两人在朝堂上非常孤立,也没有实力影响决策,只能无助地看着形势一步步恶化。

    五月下,童贯c王安中c折彦直和李宗振组成了一个显赫使团,北上大同,试图挽救危局。

    五月下,西夏,兴庆府。

    范直昌回到京都,拜见了宰相薛元礼,又向皇帝详细述说了出使的经过。无论是宰相还是皇帝,表现得都很沉默,异乎寻常,这让范直昌非常不安,意识到京城风雨欲来,一场狂风暴雨正扑面而至。

    回到府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