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 欺骗(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 欺骗

    正月上,郓王c虎烈府和西北将门在确立了未来策略之后,随即进入实质性商谈,矛盾马上出现了。

    郓王的目标是皇统,是登基称帝,做大宋的皇帝;虎烈府的目标是借助郓王和西北将门的实力发展壮大,将来做北方雄主;西北将门的目标则是借助郓王和虎烈府的实力提高武人的地位,然后进入权力中枢,和文官分享权柄。

    郓王若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让虎烈府和西北将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办法就是登基称帝后修改国策;虎烈府若想实现自己的目标,首先就要发展自己,无论是武力还是财力,都要迅速发展,拥有实力就拥有一切,其次,确保郓王登基称帝,郓王成功了,虎烈府就有了强有力的支援,在北方可以发展得更快;西北将门若想实现自己的目标,不但要让郓王称帝,还要确保大宋国祚不会受到崩溃的威胁,尤其不能让虎烈府威胁到西北和中原的安全。

    郓王愿意修改大宋的基本国策吗愿意让武人进入权力中枢吗显然不会,无论是自小就深种内心的根深蒂固的治国理念,还是对未来大宋的稳定和富强,郓王都不愿意屈服于武人的威胁和讹诈,更不会让武人分享权柄,所以他末雨绸缪,早做准备,而计策很简单,就是利用虎烈府和西北将门之间的矛盾,让两者互相戒备互相牵制互相挚肘,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是个很老套的但是很有效的处理国政的手段,从古至今,屡试不爽。

    虎烈府肯定要乘着这个难度的机会发展自己,而发展的计策就是利用郓王和西北将门对未来的预期,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援助。

    西北将门首要利用虎烈府牢牢控制住郓王,然后利用郓王和汴京的关系,想方设法遏制李虎的发展,以免将来李虎坐大,让李虎有机会吃掉郓王和西北军,甚至把大宋的江山都一口吃掉了。

    大家的目标不同,利益需求不同,虽然在大策略上可以求得一致,但在具体实施上,却因为激烈的利益矛盾而争执不下,其中最尖锐的矛盾就是如何在对抗中求得利益平衡。

    郓王和西北抱成一团,结成一股足以威胁汴京的力量,汴京当然要防患于未然,要想出应对的计策,而把郓王召回京城显然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致命的办法。

    郓王不能回去,也不敢回去,但违抗皇命,违抗圣旨的后果很可怕,皇帝一道诏书就能夺走郓王的一切。当然了,凭皇帝对郓王的喜爱,皇帝不至于绝情到这种地步,而郓王只要把西北局势说清楚,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把谎话说圆了,说得天花乱坠,把皇帝骗得团团转,郓王就能在西北待下去。

    但这还不够。宗室王在外统军,宗室王拥兵一方,这不但违背大宋祖制,更严重威胁汴京和国祚的安全。即使皇帝信任郓王,认为郓王忠诚于自己,但他身边的近臣,汴京朝堂上的文官们,会用各种办法挑拨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离间他们父子,一旦皇帝开始怀疑郓王,猜忌郓王,接下来的事就非常麻烦。

    所以,郓王明确提出,借助汴京的圣旨,虎烈府和西北将门在西北形成对抗之局,这样西北大元帅府就成了两者之间的缓冲,才有了存在的价值,而这种假象将迷惑和欺骗汴京,让汴京放松对西北的戒备,这不但有利于郓王在西北长期待下去,还有助于西北军恢复实力,同时也给虎烈府赢得了发展的时间。

    郓王的计策得到了李虎和折彦直的一致赞同。

    李虎的奏章到了汴京,引起了汴京的慌乱和愤怒。

    汴京本来就不相信李虎,担心李虎南下祸乱大宋,要求西北军屯兵边境,全力戍边。这下正好,李虎威胁要用十万大军南下,西北军不但不能抽调到河北山东战场,反而还要募兵扩建,以确保西北的安全了。

    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大宋的确陷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