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郓王之忧(第2/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随着饥民暴动,河北山东陷入混乱,国祚陷入危机而爆发了。

    矛盾爆发就要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必然由一方做出妥协和让步,而做出妥协和让步的一方必然是因为自身的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失,无法承受了,于是,不可避免的,这场饥民暴乱就成为了文官和武人们一比高低的武器。

    饥民暴乱的解决办法是两个,一个是武力平叛,一个是修改国策与民生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武将有责任和义务率军平叛,而文官们有责任和义务调整国策。现在武人们占据绝对主动,你若想我去平叛,那好,你调整国策,承认错误,并给我一部分权力和利益,否则你就等着亡国吧。国祚败亡,你就一无所有了。

    文官们当然不会承认这是自己的错误,更不会承担责任,他们会把责任推给武人,认为饥民暴乱迟迟不能平定的责任是武人造成的,他们会更加清醒地看到武人贪婪和血腥的本质,会更加变本加厉地打击武人。当然了,文官们不会愚蠢到和武人针锋相对,他们有智慧,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欺骗和愚弄武人,最后再把武人牢牢控制住。

    文官和武将们的争斗,最终谁会胜出谁会受益谁都不知道,而在这种不可预测的未来当中,郓王和由他产生的皇统之争成为双方激烈厮杀的借口和华丽的外衣,即使国祚败亡了,那也是皇帝和皇统的责任,而不是文官和武将们的责任。

    郓王必须为自己的生存想出对策。

    今日形势已经形成了死局,自己不能回汴京,不回汴京就会慢慢失去皇帝和部分文官们的支持,失去了他们的支持,西北人就会逼得更紧更凶。当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宋势必有一场大动乱,这场大动乱是由饥民引起的,但最后的决战双方却是西北和汴京,最终的结果就是分裂,是浩劫,是中国人的大灾难。

    能不能避免有没有避免的办法

    此刻郓王即使有天纵之材,恐怕也想不出办法,因为当前的形势已经失控。饥民暴乱必然导致汴京调兵平叛,而西北人必然以此来要挟汴京,汴京不会接受西北人的要挟,于是饥民暴乱一发不可收拾,等到国祚岌岌可危之时,实力强悍的西北人岂肯向汴京低头老子吃了你再说,于是局势就此崩溃。

    郓王的选择只有一个,和西北人捆在一起,但将来呢

    郓王从小受到的教育让他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若想确保大宋的稳定,若想确保赵氏江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唯一的国策就是以文制武。武人就是王朝败亡的根源所在,必须杜绝武人干政,决不允许武人进入中枢。

    然而,从目前的形势推测,郓王将来如果登基称帝了,这些西北武人势必要独揽权柄,那么,郓王有太祖那样的本事杯酒释兵权吗显然不可能。由此引出一系列的问题,郓王如何驾驭这些武人如何继续推行以文制武的国策如何确保赵氏江山世代传承

    郓王想了很久,一直在想生存的问题,但迟迟没有结果。

    西北人似乎预料到郓王坚持不下去了,虎烈府和西北将门的统帅们以祝贺新年为借口,纷纷赶赴太原。这是一种变相的胁迫,西北人要郓王坚持下去,不要犹豫,更不要害怕,天下尽在掌控之中。

    郓王害怕都没用了,仔细想一想,他没有回头路,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最简单的一件事就是,假如他离开了西北,汴京势必要打击西北人。汴京无法打击虎烈府,但可以打击西北将门,西北将门被打击得体无完肤,西北军士气低迷,李虎正好一泄而下,整个西北都是李虎的了。这个责任最后谁来承担肯定是郓王,总不能让皇帝来承担吧

    郓王死了都没关系,不过一条性命而已,但大宋国祚恐怕危险了,赵氏江山恐怕保不住了。随着李虎的南下,金人c夏人,甚至大漠诸蕃都有可能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