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 黄雀在后(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黄雀在后

    大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七月。

    七月上,幽燕。

    燕京动荡之际,李虎突然率军逼近居庸关,与耶律大石联手支持萧后,这使得燕京的紧张形势得到有效缓解。

    李虎杀虎口大捷,重创金军,迫使金军不得不与其议和,这一战果震慑了燕京汉蕃百官。南北两府宰相萧干和李处温随即亲自赶赴居庸关,和李虎详细商量燕京的出路。

    幽燕汉人认为,李虎是辽东汉人,大家都是同族,有共同利益,李虎会站在他们这一边,所以幽燕汉人很自信,认为他们可以控制幽燕局势。幽燕汉人势力的代表是四大世族,韩刘马赵四大姓,大辽国世代勋阀,他们纷纷赶到居庸关拜见李虎,劝说李虎和李处温联手,趁此机会把契丹人赶出幽燕,然后大家一起带着幽燕归返大宋。

    李虎满口答应了,但考虑到萧干和耶律大石手握兵权,如果强行镇压,可能祸乱幽燕,所以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先把燕京局势稳下来,然后再出手。

    李处温相信了。李虎是汉人,而且已经是大宋的藩王,不管是从汉人的角度考虑,还是从大宋的利益出发,李虎都应该支持李处温和幽燕汉人控制燕京。

    在李虎的斡旋下,萧后和南北两府汉蕃官员经过艰难的讨价还价之后,一致同意,迎立原大辽皇帝耶律延禧的次子秦王为大辽新皇帝,立萧氏为皇太后,主军国事,掌大辽权柄。

    耶律延禧正在大漠逃亡,原来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晋王被杀了,另外一位有继承大统资格的秦王也在大漠逃难,也就是说,只要秦王没有迎归,燕京就是萧太后说了算。

    这个皇统的人选是萧后c李虎和耶律大石反复商讨的结果,富有深意。

    燕京丢失后,燕京的皇族c宫帐和契丹人都要撤离大漠,但在耶律延禧的眼里,他们都是背叛者,双方要内讧,要自相残杀,而让秦王继承皇统,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老皇帝把国祚败亡了,不得人心,此刻燕京拥戴秦王做皇帝,秦王有了实力,人心所向,军队臣服,从而可以逼迫老皇帝耶律延禧退位。他退位了,燕京的契丹人不但无罪反而有功,契丹人因此得以齐心协力重建大辽。另外,此举也可以替耶律淳篡僭脱罪。耶律淳是因为皇帝逃跑了,国无君主,最后在大臣们的强迫下登基称帝的,现在他死了,让秦王继位,可以充分说明耶律淳对大辽的忠诚。耶律淳成了忠臣,分裂大辽之举也成了挽救大辽的功业,那他的妻子儿女c故吏旧部还有罪责吗当然没有了,大家都是大辽的功臣。所以此议提出之后,汉蕃百官心领神会,都同意。

    萧太后称制,改元德兴。

    燕京局势暂时稳住了,但幽燕汉人密结大宋,要出卖萧太后和大辽,萧太后当然不敢信任他们,于是重用蕃官,萧干c萧得里底c耶律大石等大臣完全控制了军政大权。

    李处温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幽燕汉人被李虎欺骗了。李虎投宋做藩王,不过是权宜之计,李虎绝不会甘心做个藩王,但他醒悟的迟了,萧太后和萧干等人不待他做出反应,就以通敌卖国的罪名把他抓起来了,抄了他的家,并于第二天把李处温c李奭父子凌迟处死。李处温的旧交故吏不是被牵连抓捕就是被罢官降职,幽燕汉人势力一夜之间遭受重挫。

    幽燕汉人惊骇不已,对李虎更是切齿痛恨。如果不是李虎蓄意欺骗,他们可以在最短时间内集结汉军发动兵变,但李虎骗了他们,而且支持萧太后杀死了李处温,重创了幽燕汉人。

    然而,幽燕汉人的灾难才刚刚开始。

    萧太后接着下旨,彻查李处温卖国一案。短短时间内,燕京汉官人人自危,幽燕四大家族更是全部受到牵连,数以千户的官吏富豪被抓捕,家常被充公。

    萧太后接着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