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七章 养寇自重(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七章 养寇自重

    北上云朔征战,宋军统帅是张孝纯,但他是文官,而且主掌河东路军民之事,率军出征显然不现实,按照惯例,出征大军由兵马副总管统率。

    依照宋制,河东c河北和陕西诸路,职在绥御戎夷,帅臣一般为经略安抚使兼都总管,以统制军旅,所以帅司的全称应该是经略安抚c都总管司。

    都总管其实就是重要地区的方面军统帅,过去它叫马步军都部署,后来改为马步军都总管。很多重要的州c府c军则设兵马钤辖,由知州c知府兼任,而一些有戍兵的县则设兵马都监,由县令兼任。

    大宋国策是以文制武,文官为各地军队统帅,但到了打仗的时候,冲锋陷阵的事还要武将干,所以副总管c副钤辖c副都监则由武将出任。

    总管c钤辖c都监都是各地的统兵官,但自从实行将兵法之后,大宋出现了系将禁军和不系将禁军,系将禁兵的将官和原有的总管等统兵官,形成了比较复杂的关系,不仅职官重复设置,而且指挥系统和统辖体制更趋混乱,为此朝廷在经略安抚使c安抚使或者知府c知州兼任兵马都总管或兵马钤辖的基础上,又让系将禁军的统兵官兼任副总管c副钤辖或副都监。

    河东有十三将禁军,河东第一将王稟兼任河东兵马副总管,此刻他在河北战场,回不来。在剩下的十二将当中,能够担当重任的只有河东第二将折可存。

    去年,折可存率军南下征方腊,当时他是河东第四将。到了江南后他出任统制,领东南第一将c第七将和京畿第四将,一路攻城夺寨,屡立战功。后来宋江再次造反,他率军渡江,于淮泗附近全歼宋江。按道理他应该参加北伐,但童贯考虑到河东的安全,把他调回了太原。

    童贯举荐折可存出任统制,皇帝也同意了,但圣旨没有下,他这个统制名不正言不顺,说白了就是临时负责一下。临时负责,顾名思义,实际上没有战场指挥权。张孝纯无奈之下,只好亲自赶赴宁武关坐镇。大同是前线,宁武关位于云中路和河东路之间,很安全,张孝纯在此设立行营,可以兼顾前后方,算是亲自指挥了。

    张孝纯初到河东,而且是第一次出任地方帅司,他对河东的兵事较为陌生。几年前他曾在永兴军路出任转运使,永兴军路是陕西六路之一,处于陕西和河东之间,所以他对河东的事也略知一二。

    河东和西夏c辽国接壤,边郡的代c忻c丰c府c麟等州县都由将门世家镇戍,这些将门世家声名显赫,子弟世荫承袭,地方势力很庞大。河东最大的将门就是府州折家,折家在这里的历史有四百多年了,这个家族和西北其它将门通过联姻等方式结下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府州及其附近州县基本上就是折家的势力范围。大宋自建国以来,对折家荣宠有加,拉拢的同时又不遗余力的予以遏制,但一百多年来,西北战事不断,赵家王朝需要折家的武力,所以折家的实力有增无减,这从府州知州一直由折家子弟担任就能看得出来。

    人怕出名猪怕壮,折家在西北也算是树大招风,攀附者有之,算计者也有之,而且折家又是党项人,属于蕃族,很多时候因为大宋的歧视政策而遭到不公正的对待,这使得西北很多将门,包括和折家有联姻关系的将门,都想找到机会踩上几脚,都想把这个辉煌了四百年的显赫世家身上那层耀眼的光环给摘下来。

    这也是人之常情,像折家这样长盛不衰的豪华将门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优越感,折家人不管在战场上还是在官场上,都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这的确容易遭人嫉恨,成为打击的目标。

    张孝纯对这个情况有所了解,他到河东主掌帅司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府州拜访折家。在他看来,河东这地方,折家就是老大,只要把折家这个老大哄好了,自己在河东的日子就很好过,但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