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章 利益第一(第1/3页)  大宋帝国风云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利益第一

    北上出征是积极进攻,固守大同伺机出击是积极防御。义军由积极进攻转为积极防御,理由是出征所需的钱粮消耗太大,假如战事一再拖延,以云朔几个州县的财赋收入根本无力支撑,另外,更严重的几十万百姓要安置,要吃饱穿暖,要给他们草场放牧,要给他们田地耕种,就算做工也要有足够多的作坊,所以这一块的问题很严重,总帅府必须尽快解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花钱,因此,帅府财政已经陷入危机。

    李虎召集各军军帅和帅府主要官员,向他们解说固守大同伺机出击的积极防御策略,归根结底一句话,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就目前形势而言,积极防御远比主动进攻要好,义军不但可以节约钱粮,保护云朔百姓,拓展地盘,同时还能兼顾幽燕战场,帮助大宋戍守河东路从而换取大宋的援助。

    将帅们的反应很平淡,他们已经习惯了李虎的行事作风,知道他喜欢临阵变计,习以为常了。其实相比起来他们更愿意积极防御,因为他们不熟悉代北,军队也以步卒为主,钱粮不足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所以防御更有利于义军。步军据城坚守,马军伺机出击,把两支军队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即使攻击无力但自保有余,这是好办法,大家都能接受。

    李虎仔细分析了当前形势,推测了形势的发展,最后郑重警告大家,义军的敌人太多,尤其是党项人和女真人,这是义军未来的主要对手,务必高度戒备,小心谨慎。以义军目前的实力,若想全取代北,以代北为根基生存发展,难度太大,所以义军要考虑是否正式投奔大宋。

    早在辽西的时候,李虎就曾说过,义军的最终目标是立国称霸,为此首先要投奔大宋,获得发展的时间和机会,壮大之后,再北上征伐,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和大宋南北对峙,实现杀虏复汉的理想。后来因为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的想法变了,他要南下逐鹿中原,但这个想法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大部分将帅和官员还以为李虎要在北方立国称王,而代北就是义军走向发展的第一步。

    这时候李虎提出投奔大宋,既是出于现实考虑,也是出于义军未来考虑,所以有一部分将帅和官员持赞成态度,但也有一部分人明确表示反对,其中反对最强烈的就是大山会盟的老班底,就是董仲孙c张高儿c霍六哥c独孤风c李锦c赢秦c王曜等人,还有就是蕃族将帅,比如高宝龙和阿巴顿等人,另外还有一个人也极力反对,那就是虎烈川会盟的元老,风卷云侯概。

    张高儿反对的理由很充分,义军目前的实力很强大了,和女真人刚刚举旗的时候比起来,义军的实力足够让李虎称王立国了。你为什么不称王为什么要投奔大宋仰人鼻息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很明显,你投奔大宋对老子有什么好处你称王我就是开国元勋,你投奔大宋老子算个屁啊。老子不干。

    蕃族将帅们的想法也差不多。李虎立国称王了,他们至少是部族王,但投奔大宋,他们一无所有,搞得不好还被大宋人杀了。假若李虎真的决定投奔大宋,他们就要考虑自己的前途了,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离开李虎,另觅他处。

    风卷云侯概很执着,他的目标就是建立辽东汉人自己的王国。这些年,他先后跟在李弘c耶律章奴c高永昌和李虎后面造反,一度还投降了契丹人在辽国做官,但他的目标一直没有变,他矢志不渝,他的道理很简单,辽东汉人只有自己拯救自己,辽东汉人要想赢得尊崇和地位,就要靠自己的力量浴血奋战,靠别人的帮助根本不可能,那是痴心妄想,所以他坚决反对投奔大宋。

    这么多人异口同声表示反对,大大出乎李虎的预料。记得早在辽西的时候,自己提出此策时没有什么人反对,难道那时候他们没有听懂或者以为我在一厢情愿地随口胡扯淡或者因为当时实力不济地盘太小,大家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