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不可说(第1/3页)  逍遥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吴国,江都府。

    晚晴楼外。

    薛宇陪黄雀走上一遭后,再返身此处,已有两个时辰,但晚清楼外,依旧人山人海,各色服饰的商贾摩肩接踵,喧闹不已,其中不乏一些各地的暴发户手里举着大把银票,叫嚷着要购买席位。

    这些平日里衣着华丽、贵富自居的人物此时相互推搡,口中谩骂,早已不在乎平日里精心设计的伪善面具,为了能够参与竞标大会已无素质、矜持可言,而那晚晴楼的地保和门童自是忙碌不已,面对声势浩大的人群显得尤为势单力薄,即便他们声嘶力竭的维持秩序,但结果收效甚微。

    薛宇站在街道末尾,驻足欣赏着此处江都府独有的“人文风景”,乐此不疲,在别地别国何曾有机会能够见到这些达官贵人们如此洋相百出。

    薛宇不禁赞叹,这江夏王杨璘确实是一位治国奇才,能让百商举着金银争相来送,如此盛况即便鼎盛时期的梁国和晋国都不曾拥有,可惜梁晋两国之间的战乱频发,让原本的大好河山换作凉风萧飒,良田荒废,和如今的吴国相较,唯有望其项背。

    自古以来乱世易荒国,加之连年征战边疆,征兵祸害百姓,朝堂骄奢逸淫以致国库入不敷出,遂加重赋税,百姓早已不堪重负,致使饿殍遍野,流民万千。如此国力调敝,民不聊生之象,梁帝全然不顾,他的眼中唯有及时行乐,还有他那点可悲的皇权,这一点,老谋深算的晋王李克用自是看在眼里,以此为突破口,全力助其子扫清路障,而李存勖在得到大唐宝藏之后,更是直接在魏州称帝,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只待大梁河山被晋军踏破之日,可是纵然如此四面楚歌,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只顾结党营私,铲除异己,唯有寥寥数人关心大梁疆土和百姓疾苦,只可惜这些官员却又人微言轻。

    薛宇本是大梁榜眼,又是王彦章门下,自然同情十分梁国这些苦人。但他又对进身庙堂毫无兴致,一心向往江湖,这倒也算是一桩幸事,让薛宇能够置身事外,避免步上王彦章的后尘。

    薛宇不禁又怀念起那位替为梁国出生入死、开疆扩土的王彦章老爷子,假使他身在吴国这样富饶安定的国度,会不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那个王彦章向往的子孙满堂、安享晚年的梦想兴许便会实现。

    命运的天差地别仅仅只是少了一位开明的君主。

    但,古往今来又有几位君主能够知人善用呢?

    在薛宇看来,吴国国君杨溥倒是能够算上一号。

    如今吴国百姓的安居乐业,国泰明安之景,任用贤才的吴国国君杨溥功不可没。

    特别是他举贤不避亲,给予江夏王杨璘不亚于东宫太子的权利。

    这份力排众议的魄力,至少在薛宇的阅历当中鲜有人为。

    忽的。

    一阵熙熙攘攘,打乱了薛宇的神思。

    薛宇循声所致,发现在拥挤的人群当中,有着一队神神秘秘、獐头鼠目的男子在其中来回穿梭,神神秘秘的在和那些商人们交谈着什么,而有的商人表现紧张,有的商人表示兴奋,更多的商人则是闻言后怒目训斥,旋即这些男子便灰头土脸的赔笑,接着仓皇而逃,寻觅下一位目标。

    这些男子的古怪行为顿时引来薛宇的好奇,他看准了一位瘦高男子,接着脚下轻轻几步混入人群,假意凑近这些商人的身边看热闹。

    那位瘦高男子此时正小心翼翼的游走在人群周围,仔细打量着面前众人,忽的瞧见离自己不远处的薛宇,一袭白衣不染凡尘,手中扇坠温润如脂、价值不菲,外加那副人畜无害的模样,当即让其眼前一亮,认定薛宇必是一位初来乍到的富家公子,旋即瘦高男子三步并两步的来到薛宇身旁,带着善意的微笑搭讪道:“这位公子,是来参加晚晴楼的竞标大会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