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二章 实验(第1/2页)  宋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倒也是,像大牛这样‘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乡民,恐怕只会对衣食温饱感兴趣,至于其他东西,能凑合就凑合,不会有太多讲究。就拿耙子藤来说,既能驱蚊,又不用花钱,虽然味道有些难闻,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菜一碟而已。

    一想到此,杨霄不禁摇了摇头,但他心中的想法却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他来沈家做工,一方面是为了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便是为了寻求商机。

    正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杨霄并不是个安于现状的人,在现世的时候是,即便穿越到北宋,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原先听说江南一带闹蚊灾,杨霄便有过卖花露水的想法,但也只仅限于想法而已,因为他对花露水的配方近乎一无所知,而机缘巧合下,却让他在湖荫村看见了耙子藤,只要能将耙子藤中的异味除去,再添加进去花香,虽比不上现世的花露水,但也足可以以假乱真了。

    而且此时适逢蚊灾,若贩卖花露水,一定异常火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眼下,这只不过是杨霄脑中的一个初步构想,计划的细节还需好好斟酌一番,当然,前提是他能想出办法,除去耙子藤中的异味。

    这时候,陆丁抬头瞅了瞅刚刚露头的太阳,说道:“大牛哥,时候不早了!想必我那浑家已经做好了早饭,弟就先行回去了!”

    说完后,陆丁朝着杨霄咧嘴一笑,便戴上草帽,挑起水桶,就欲离去。没想到刚走两步,又回头说道:“大牛哥,晚上去听陶公讲故事吗?”

    大牛点点头,朝陆丁招招手:“那是自然,每天就盼着那个时候呢!”说罢,大牛不等杨霄问起,竟是自顾解释起来:“杨先生,我们村子里有一位姓陶的老学究,那学识可是了不得,以前在苏州一个书院里做教习,听说他还是一位举人老爷呢!去年夏天,他搬到湖荫村,每日傍晚时候,都要在村子中间那棵大柳树下给我们讲故事!我们村子里的人,都喜欢的很呐!”

    “哦,那我有时间,一定要去见识一下!”

    杨霄随口敷衍两句,心中却是禁不住嘀咕起来,古人的娱乐活动还真是匮乏,在城里还好些,可以找些狐朋狗友,一道喝喝酒,听听戏,聊聊天,逛逛青楼,而这些村民们闲暇之余的娱乐活动,也就仅限于听听故事或者评书了。

    之后,杨霄和大牛又在村子周围转了转,这才返回家中,这时候,黄仲和赵钱两人也吃过了早饭,黄仲正埋头看着一本《珠算本纪》,而赵钱无所事事,嘴里叼着一根狗尾巴草,正百无聊赖的坐在桂花树下发着呆。

    见杨霄回来,黄仲和赵钱赶紧起身,迎了过来,杨霄是三人中的首脑,在湖荫村中的所有行程,都将由杨霄着手安排。

    杨霄将先前所见所闻,捡了些重要的讲给二人,当杨霄提及水稻还需半个月才能成熟,而他们也因此要在湖荫村逗留半个月的时候,黄仲不禁撇起了嘴,而赵钱,则是两眼一黑,差点没一头栽在地上。

    换句话说,在水稻成熟之前,他们三人形同虚设,什么事也用不着做。

    由于田间有农活,大牛向杨霄告辞一声,便提着农具,朝田地里走去,赵钱唉声叹气一番,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的返回了堂屋,在他看来,此时能做的事,恐怕也只有睡觉了。

    黄仲则朝杨霄无奈的摇摇头,便坐在身旁的大青石头上,专心致志的看起书来。这时候,杨霄倒成了一个闲人。

    杨霄寻思一会儿,便来到里屋,向孟氏要了几个破瓦罐,而后又找来一壶水,这些准备妥当后,杨霄出了院门,径直朝村头南边的林子走去。

    此次,杨霄便要试验心中所想,将耙子藤汁水的异味除去。

    陆丁所言不假,林子地上果真爬满了耙子藤,有的缠在树上,有的挂在沟边,翠翠绿绿,密密麻麻。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