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九十七 东西南北皆水汇 山浮水面水浮山(第1/4页)  皖江情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想念,无法忘记的身影。倚在窗边的光亮处,我张望着沉睡中的县城,追寻着心间的风过落尘,听风描画。我的生命,在这场华丽中旅行着。纵情断想,刻意的回顾之后,留给我的都是,轻舟泛月过,曲终籁音断的无尽缠绵。我轻轻荡漾在烟舟风波的心海,泛起了丝丝涟漪,枯萎着寂寞,而梦飞在江湖。想起步履在昔日的老街,我又沉浸在不知岁月走过的年华数梦中。那些空余遗迹的画面,总是故事交替的主题。我在红尘里独自沉思,寸断难收的却是无法停靠的沧桑的岁月。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正东面,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西以白兔湖c菜子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区毗邻;北与无为c庐江两县接壤;东南与铜陵c贵池两市隔江相望。枞阳镇为枞阳县政府所在地,是枞阳县政治c经济c文化中心。枞阳县有著名的浮山c岱鳌山c白云岩c大青山c幕旗山等景点。枞阳属于长江流域河流水系,境内陈瑶湖c白荡湖c菜子湖c和“两赛”(神灵赛c羹脍赛两湖)四个水系。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对农田灌溉c水产养殖c水上运输均构成得天独厚的优势。

    枞阳河,古名“枞江”c“枞川”,俗称“长河”。发源于大别山麓,上游为桐城练潭河,经菜子湖由小缸窑口进入枞阳河,从西向东横贯雨坛c官桥c枞阳等乡镇,出龙窝c三江口入长江。全长十六点五公里,是皖中通向长江的咽喉,水上交通历来都很发达。枞阳河是安庆地区进出口的门户,太平年与清军多次激战于此。清咸丰十年(一八六零年)六月,清提督杨载福c侯补彭玉麟统领水师入长河口,围攻太平军枞阳河水营;十月,曾国荃派人筹款修筑河堤,在关帝庙(今下枞阳小轮码头西侧)前筑一横堤,使枞阳河水倒灌,堵截安庆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率兵猛攻,双方在此展开了生死决战。民国四年(一九一五年),马兰山c段文俊领导两岸人民,抗击军阀偷运大米,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禁运斗争。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八月,中共桐城县委军事部长陈雪吾派许雄球来枞阳镇,组织“禁米委员会”,于枞阳河设卡禁运,向英日买办及广邦粮商展开了反帝c反买办商人的经济掠夺斗争,斗争延续至十一月,共扣粮船一千余艘,大米五十万公斤,震撼了长江中下游。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枞阳河一带的桐南抗日游击大队,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渡江战役前夕,人民解放军在这里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登船c乘船c登陆及水上作战的战前训练,战斗打响后,解放军指战员,跳上隐藏在河内的渡江船,驶出起渡点,强渡长江,直通南岸。

    昔日的枞阳河滨,芦苇茂盛,郁郁葱葱。每逢阳春三年,浪拍芦林,百鸟啁啾,春意盎然;夏秋之际,芦叶纷披,花飘如雪,银色一片;在万籁俱寂的夜晚,清风荡之,芦鸣入耳,或沙沙似细雨淅淅,或哗哗如暴雨骤至。枞阳河,历史上水涝灾害较为频繁。建国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该河的治理工作。在白鹤峰西侧小乌龟山,炸石建基,挖河引流,于枞阳河上架起了枞阳闸。该闸为条石拱顶结构。闸面建公路桥,为枞阳至安庆公路的要道。此闸既可拒江倒灌,排泄内水,又可在汛期到来时控制内湖水位,保护沿河各地圩田的安全。后,在枞阳镇沿河一线又建造了块石结构c共有六座闸门的防洪墙,该墙起于月儿湖南岸堤埂,迄至长江路西侧,犹如一条长龙,静卧在城南枞阳河岸。枞阳闸,雄伟壮观;防洪墙,蜿蜒逶迤。此两项水利工程的建成,不仅解决了水患,减轻了洪水对县城的威胁,而且也为古镇枞阳增添了亮丽的人文景观,行人至此,无不驻足c流连,饱览枞阳旖旎的风光。

    旧器时代,古人类开始在枞阳境内活动。新石器时代,为薛家岗c良渚文化领域,先民在枞阳生息繁衍,开始使用石锛c石斧等工具。夏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