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八十一 曾国藩驻军杨套 毛泽东畅游长江(第1/3页)  皖江情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寻找江南的风景,我总怀着江北漠漠的心绪。在缓步间,我却抛落了许多枚青叶。这里青意如初,我却何来付诸静水。或许是我在孤寂的日子里,变得漠然而不善感了。我心中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惦念,虽然没有承诺,却柔柔地牵绊着,像是母亲寂寞无声中的感应。它清清浅浅的馨香,启迪着我永恒经年的领悟。我在回眸对望中,心若一动,便念已成行,便深情了心与心的相逢。我在灯火阑珊处的年华,早已依风而过。那些婆娑枝头的风景,朦胧清雅,风绕指柔,情与风浓,都便是随了长江东逝水。

    江心洲c杨家套与怀宁县。民国初,今城区仍为怀宁县在城乡,郊区部分为渌水乡,但其四境范围与清代比有较大变化。“在城乡环城内外,北至渌水十里铺,东抵断碑,西尽七里亭草场,循洲滨而南逾海口,过江至杨家套(今称:杨套)c大石矶,接东流县境。渌水乡东自断碑,斜渡大江越来字洲,接贵池县境,又由贵境北渡大江至下新河埂,与桐城县接壤,北自十里铺至集贤关总铺,越门山循大龙山,沿石塘湖界河桥接桐城县境,西自蒋家塘在城乡境,沿石门湖向西迤北至车泉涧,接大丰乡境。”江心洲在民国时属来字乡。人们习惯上称江心洲。它位于怀宁东南部长江冲积洲上,四面环江。西北距安庆市十五公里,东南距池州市二十五公里,西南与东至大渡口镇隔江相望,地理环境较为独特。另注:一九五九年一月,广圹区所辖马窝c老峰c柘山c圣埠c新洲五个公社分别划归安庆市和贵池县。

    江心洲后由永乐圩c东三滩圩c新生洲c大沙包及所属长江水域组成。四季分明,季风明显,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土地的多样性及良好的气候环境,适宜于多种植物生长及野生鸟类繁殖,每至春夏季节,鸟语花香,气候宜人,行人留连忘返。心形的树叶在风中摇摆,阳光透过缝隙,撒下一片斑驳。洲上到处是绿荫小道,充满梦想。路旁的麦田青中透着黄,散发着成熟的气味。草地,又是一片无垠。沙滩,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银光。迎着光,可以看见一道道波纹,那优美的曲线,温柔而又浪漫。这里的沙滩,热闹一片,每年都有无数的大雁在此栖息。这是一片年轻c富饶的土地。开拓者追梦的圣地。人们亲吻着大地,流下了汗水与热泪。放眼望去,白杨树一排排的挺立着。虽不纤细但也不粗壮,如穿着白衬衫的少年立在风中,虽有几许瘦弱,但是充满梦想。柳树桩搭起的围栏,竟然吐着一簇簇新绿,像一幅油彩画。这里有土式锅灶,炊烟袅袅,饭香四溢。这里容易寻找到春天,观赏到油菜花海,摘草莓,采野菜,感受“春风又绿江南岸”美丽的风景。解放前这里热闹,因它是水码头的交通要道。解放前夕,渡江大军来这里,老百姓传说刘伯承,也曾在这里呆过。

    杨家套在民国时属怀宁县民治乡。明清时期,安庆江面有对面洲,即今大渡口。洲以北南各半分属怀宁县c东流县,洲西南之杨家套,为怀宁县民治乡境。现在的人习惯于将“家”字省略,就叫杨套。当年的雁汊古泽,系彭蠡水系中的一个沼泽,东抵贵池铜山,南至胜利姚家山c八都山一带,西c北两方与长江水体浑然一片,在大渡口镇未圈圩之前,该地芦苇茂密c河汊纵横c雁鸥翱翔,为渔舟避风之所。每当夜幕降临,无数渔灯在蒹葭中摇曳,宛然银河落人间,故称“雁汊渔灯”。据《江南通志》称:“雁汊镇压按怀宁县界,宜城雁汊对岸”。怀宁旧志记载“越江五里,壤接东流,芦苇丛生,阳鸟群集,渔舟夜泊,灯火荧然”。这说明,雁汊与安庆西门外沙漠洲隔江对峙。当时地属怀宁,是个市面繁华的水陆码头。南宋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零年)为增强国力在此设专司税场。宋陆游《入蜀记》曾记载:“过雁汊有税场,居民二百许家,岸下船篷众”。后来,为防御金兵南侵,又在此设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