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六十三 古皖文化汇清流 同马大堤四季歌(第1/3页)  皖江情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历史虽然来去无声,却厚德载物,推功揽过,月流烟渚,沧波万里。皖河滔滔不绝,看起来似是被忙碌所萦绕,实则内聚,玉韫珠藏,有坚石般的意志。我想历史中的皖河,它更是胸中怀廊庙之经纶,有经世济邦之良策。皖河热情而不做作,忠诚而不虚伪,光明磊落,纯心而不涣散。它柔若无骨,多愁善感,却也有抑制不住的泛滥的情怀。那是它因为失态宣泄怨恨,而遗弃了自重。不过那些泛滥,只是明媚阳光下的一点小秋伤而已。它曾经历尽贫瘠和苦涩,才走到今天的繁华鼎盛。皖河对怀宁人忠心耿耿,却身影孤单,心思苦楚的与寂寞牵手,流浪于尘世娇艳的轮回。

    皖河会静看花落,且听风吟,笑看人生。皖河会蔓延思念,漫溢温暖,在滚滚江水深处,与馨香时光相拥。皖河看着繁星孤寂,想着金雨亲昵,盼着汗流如浆。大师都有胡说的勇气,大学都有骗人的把戏,大河却都有时空的无奈。爱而不知其丑,憎而不知其善。皖河总给人以缠绵的欲望,和人们有着腼腆而活泼的恋情,而人们也知趣的心领神会。它甜婉风趣,审时度势,慌乱而庄严,却用笨拙钝重的浅笑,遮掩着永不沉默的内心。

    皖河乡位于高河镇西南。东北滨皖河,北界腊树乡,西接雷埠乡,南连望江县,东邻皖河农场。乡镇府驻老东港。建国初属石牌区,分属当时的王桥c宝聚c杨塅c大塘c同福c邵塅等乡;一九五七年分别并为易河乡和万全乡;一九五八年并易河c万全两乡及天津乡的一部分成立皖河人民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皖河乡。因地处皖河及纪念根治皖河水利工程而定名。地属沿河圩区。全乡土地肥沃,是县粮棉重点产区之一。以粮为主,粮棉兼作。土特产以宜塘半夏c皖河黑猪驰名。皖河地区民间戏曲历来盛行,“无石(牌)不成班”,即指这一地区。

    皖河自小市港入境,线条流畅。它空灵智慧的绕县西南,过城关东北,穿红星河口入长江,源源不断,滚滚不止,流经县内四个区。它用不艳情怀扣响着青春,把默默雨滴汇成的小河悄然写进了心屝。河边几盏孤灯点缀着孤寂无趣的河岸,撒落着轻抚岸花的无边情爱。石牌以上承受三系水(长河c皖水c潜水),系大别山区及丘陵平畈地带。河流孕育了智慧,它也是文明的发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石牌以下纳六支流,为一片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可供垦殖。这里河水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踊跃着飞腾的力量。但由于汊流多,水系紊乱,错纵弯曲,河床宽窄不一,且因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塞,河底高出两岸圩田,又多受江湖倒灌顶托,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是一条灾难深重的河道。但是,皖河用最澄澈的汩汩清流,永远地滋润着这里的民族。民国期间,也曾勘测皖河,拟于治理,但未能实现。滔滔不绝的河水,依然抒写自己的情怀,值得一提的是,它有时却溅溢了太多的激情,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不愉快。

    圩堤历史悠久,也是古老的水利工程之一。人们在同大自然的斗争过程中,利用江州c湖滩c河畔较为高出的肥沃土地,圈圩立堤,进行垦植。他们用自己的所思所感,在悲壮愁苦中,同汹涌的河水不断地斗争着。直到清乾隆c道光c同治c光绪等年间,国家才曾在怀宁圈圩立堤。之前本人无确考。几千年来,皖水始终给急躁以清冽,流淌在大江岸北,赋予人们如水般灵动思想的启迪。在长江北岸,道光年间建官洲圩。咸丰年间建培文圩。民国元年建万全圩堤,民国十四年建广成圩。不仅仅是皖河流水激越,自然赋予人们不可调和的还很多。但是勤劳勇敢的人们和困难作斗争,似乎其乐无穷,绝不会因此回头。截至一九四九年,全县有大小圩二百七十多口,堤线总长近四百公里,保护面积十三万余亩。过去圈圩立堤,系地主c豪绅或一姓之族长,笼络人心,各据一方,势单力薄,所筑堤坝矮,标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