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五十一 小吏孔雀东南飞 灵昭皖水广王庙(第1/3页)  皖江情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永远镂刻的记忆中,我欣赏美景的欢娱。我在深忧时光的历史中,感触颇深而泪眼朦胧。在光阴荏苒中,我流连眷恋美丽的传奇。依稀如昔的甜美,如今仍掩映可见。我又在微波乘风中,听见如怨如诉,又似悲凉欲绝的声音。我还看见飘飘的竹叶,错落的农舍。晦冥的远景中的人影,我也隐若可辨。我边走边听,倦怠而寂寞着。我希望有艰辛而充实,美丽而璀璨的生活。

    古韵石桥横渡,舟楫淙匆。绿荫满檐,枝桠纵横,水雾滋润,我偶尔又浮现脑海中的梦幻。伊人近在咫尺,转眼又恍若天涯。古树无语,风吹过,黄叶悄然落。我看见疲倦的蝴蝶,似乎传递着古老的不可言传的信息。或在古朴的木屋。或在宁静的小吏港口。我忐忑不安的留恋爱慕之情,渐渐融化成了泪。这也分解了我多年感触的诗趣,和心头缀满的清露。

    小市乡位于怀宁县西部,皖江中游。东临白洋湖,南接杨林畈,西隔皖水与潜山县相邻,北与三祝乡相接壤。交通便捷,三一八国道c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乡以驻地小市港得名。小市港旧名“小吏港”,是东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因处古代官道,水陆交通便利,商业兴盛,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c商贸繁荣的古老商埠c皖西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小吏港”遂演变为小市港。建国初属三桥区的小市c顺桥c茅庵c杨棋c四松c平坦c受泉等乡。一九五六年并为小市乡,一九五八年建小市人民公社,一九六零年并入三桥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恢复小市公社,一九八四年改为乡。全乡除杨棋等五个村为丘陵外,余为皖水沿岸大片肥沃良田的圩畈区。以水稻为主。小市港原有“孔雀台”,系《孔雀东南飞》的纪念建筑,现已毁。后,有重建。花山墩,又名乌龟墩上的焦仲卿c刘兰芝合葬墓,已修葺一新。

    小市乡有神奇的传说,可幻可化,扑朔迷离。小市是千年古镇,古称“小吏港”,又名“焦吏港”,旧志载“以汉庐江郡小吏焦仲卿而得名”。自汉代就有其址,是东汉著名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的发生地。小市港古为水运港口,商贾云集,因年长日久,河道淤塞,渐不通航。周围农民多植园竹,织编竹席,远销全国各地。小市镇不大,镇内有一条逼窄的老街,街上是光滑的石板路,两旁房屋青砖黑瓦,飞檐翘角,古风稍存。我抚景畅观,泪点点,犹听回澜曲里烟雨茫,肆其残虐,倶成惘惆。婉丽罂铬,玉树已凄凉,旧颜渺难寻,我苦郁心头。在镇东不远处有个叫刘家山的地方,相传就是刘兰芝的故里。焦仲卿的家乡在今潜山县梅城镇焦家畈,与刘兰芝家乡隔皖水相望,相距只有十多里路程。相传小市乡另有相公庙c兰芝桥等古迹,也和焦仲卿c刘兰芝有关,但缺确切考证。佳期如梦转头空,隐恻炽情,踉跄落地而碎裂,我看见草木也悲壮地零落着。柔情似水,江流滚滚,劫灰余烟里,我满目怆痍。

    在小市乡北侧下街,有一处著名古迹叫“孔雀台”,是后人纪念刘兰芝c焦仲卿而修建的。开始这里阗无人迹,含蓄隐忧而静谧异常。孔雀台始建于唐代,初为土台。元时在台上搭竹棚,明永乐年间改为砖木结构舞台,清末曾扩建。孔雀台作为《孔雀东南飞》的象征,千百年来成为文人墨客寻幽访胜之地。“到安庆必登塔,到小市必登台”。清末以来,许多名优都曾在此登台演出,其中有夏月润c齐之宝c汪玉珊等。因此,孔雀台在长江中下游名声远震。惜在“文革”期间被毁,仅存遗址和图片。孔雀台是当地人世世代代演唱刘焦爱情悲剧的戏台,据说每逢正月,都要在这里不分昼夜连唱三天大戏,热闹非凡。孔雀台原来呈“凸”字形,占地百余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上为舞台,廊殿式屋顶,飞檐翘角,每层有斗拱,雕梁画栋,气宇轩昂。但这座珍贵的建筑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了,已不复存在。现在只剩一座土台,犹自巍然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