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卷三十 千寻岸迴村烟聚 万顷樯帆镜里游(第1/3页)  皖江情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蓝天,飞鸟,白云,三桥乡山水。水面渔船,水中渔网。阳光下,微波轻荡,波光粼粼,幽深而浓绿。苍翠松柏,青碧香樟,山峡中弥散着凉气。石岸拍浪,丛丛野草,随风悠荡。路途开朗,平滑荡坦,宽阔而明亮;时而蜿蜒曲折,小山矗立,如颓似坠,触目惊心。锦绣晴川,山色壮丽,水势浩大。穿山越谷,奔腾而来。天柱峭壁云峰,俨若画屏;松柏掩映,生于石罅;禽鸟飞鸣,如在镜中;春涧野花,秋林红叶,望之如锦。多云深秋,仰视蓝天白云,横眺一泓碧水,拥卧青山,景色饶是迷人。顺路而游,大坝横卧而挺立。山岙金橘,槐林肉桂,随风清香徐徐,沁人心脾。举目眺望,山花烂漫,而一望无际的稻田中,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着。

    晚风吹,三桥乡人,在暮霭中徘徊。那沾恋的落叶,轻荡迷谜,闲暇而焦萎。我在清风浸露中,呐喊解脱,洗涤着污抹的心灵。我的梦魂却缦烂在,雨夜怒潮,月光腾跃中。这里景色在静默中,轻佻飞飏,潇洒娟娟。在紫曛晚霞里,鲜艳梦底中,我恣意地斜倚着,想着自己模糊而战栗的人生。我的愁绪在波心泄影中,轻涛岁月中,悠悠而消泯。

    湖潮,沙滩,月光星辉。我用脚踏碎了沉繁,抬手摩抚了羞愧,在河畔柳影中。闲谈与蝉噪,栏杆与树枝,都使我寒颤不已。我看见柳枝用初融而涌溢的初恋,深刻着素淡的三桥乡的湖光山景。这里还有鲜花奉献给了蜜蜂。三桥乡人有林茂竹修,还有月湖残秋,和惬情的溪流。而我却只有消磨的门槛,缭乱的春夏。赩菱青荇,漫溯放歌;我悄询柔波,湖松醉几何?悲悯攀附的灵魂,艰辛又是何其多?

    昔日三桥人,思潮冰沉,研酸吃醋;畏缩隐忍,羁栖而避风雨。现在的三桥乡在依洄晓波里,梦飞翩翩。他们如今轻视着折叠的角落,冷峻而失温和。他们能在溺爱中,伸着轻松的懒腰,无论瘦弱和淡薄;或者能在宁静之中,挣脱惊扰,絮絮怒容,而内心惶惑冷噤;或者风骨困倦,敷敷衍衍,尽随时日而变迁。他们接触拘谨,足迹稚嫩,办事催促而纠缠不清。悲欢离合,白茫茫地怅惘,这里的人们悄悄地在凄凉中消遣着,也疑似有摇曳的微光。不是我竭力掩罩,波光春色,而是凉云残滴,确实幽辉微微。三桥人心中,有湿烟古道,弦乐缥缈;融化积雪,飘漾晴雨,落霞蜩螗。在银泄心摄,诚恳地爱怜中,三桥乡点燃了袅婷炊烟,并且盼望着红光烛天。山水摇铃依稀月静美,我继续周旋在湖碧林姗中。

    夫子戏与三桥乡。据《怀宁县志》记载:怀宁的夫子戏活动范围较小,仅在洪镇c三桥c皖河等区。历史渊源可溯到徽剧早期或昆剧盛行时期(明清之交)。“夫子”指“武夫子”关羽。把关羽推向“夫子”(圣人)位置始于元朝,以与文圣孔子并列。相传关羽出生在农历五月十三日(一说,名“磨刀洗街日”)。怀宁东南各地,纷纷在这一天为夫子祝寿,规模小的请和尚c道士诵经,做“关帝会”;规模大的就唱“夫子戏”。有专门业余演员扮演,代代相传,其盔头c靠蟒c大刀,有专门衣柜保存,连同配角关平c周仓二人在内。清朝前期演唱材料是曲牌体。清末民初多半改唱京剧。曲牌体剧本已发现的有《挂印》c《挑袍》c《过五关》c《训弟》等折。改唱京剧后,绝对禁忌《走麦城》。

    怀宁中学与三桥乡。据《怀宁县志》记载:民国二十九年秋,怀中校址固定于三桥乡谢氏宗祠(今三桥初中所在地)。“双十节”晚,与当地驻军一七六师政治宣传大队联合演出于老虎塝丛林中,部队旅长丘青英和怀中校长姜演同发表演说,姜的题目叫《抵抗力》。节目为《三江好》c《民族公敌》等。直至抗战胜利,怀中宣传活动一直活跃。

    黄山墩遗址c李小屋遗址与三桥镇。据《怀宁县志》记载:黄山墩遗址。位于三桥乡双塘村白洋湖西岸的山岗上,为新石器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