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八章 坡地到手(第1/2页)  穿越过去之胖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长老当族长三十几年了,在他当族长的时间里,大清朝被推翻民国成立了,水灾旱灾加上蝗灾来回折腾,军阀混战来回拉锯,现在r&b在华北和sh又闹得凶。总而言之,在他当族长这些年就没有过上多少舒心的日子。

    张家祠堂还是在前清时候修的,这几十年以来一直没有钱修葺。祠堂的房顶屋梁屡遭水浸虫蛀,原来的绘彩油漆已经斑斑剥落,砖墙的石基也已经倾斜出现了裂缝,木梁木柱已经糟朽不堪,再不修缮就有倒塌的可能了。

    族长今年已经七十多岁,自感来日无多了。前些年因为兵荒马乱c族人都穷困因而无法凑集修祠资金,这两年风调雨顺,庄稼连年丰收,族里的农人略有集余,已有余力修缮祠堂了。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修葺宗庙的人是要被记录在族谱上的,于是大长老就急于在有生之年把宗祠维修一次。

    去年收成好,族长从秋收开始就在族人中间进行集资。祠堂二十多年都没有进行维修,由于这次维修工程实在过于庞大,所募集来的钱物加上族田的收入,离修好祠堂所需费用还差大约一百个大洋呢。

    眼看大事即将告成,却卡在这一百个大洋上,所以这几天大长老的心情很不好,整天为这事唉声叹气。

    于是,当听到西支的张克林兄弟们打算买馒头坡的荒地时,他都惊讶地张开了嘴巴。

    别人不知道那块地的价值,而他大长老可是心里有数,清楚地知道那地到底值不值钱。

    当修宗祠的钱不够时,他曾经找过族里最大的地主李万财,准备将那块地卖给张克才。

    张克才却不屑一顾,对大长老说道:

    “那块地你白送给我,我都不要!馒头坡都是马眼土,那里种什么都不长,你就是把地白送给了我,我还要倒贴上捐税钱,你说我亏不亏!”

    当族长确定张克林兄弟确实要买馒头坡的坡地时,大长老的嘴巴张到了最大点,惊讶到大到几乎可以放进去一颗煮熟的鸡蛋!

    张克林兄弟兄弟三个的前来买地,对于大长老来说可以算上是一场及时雨。大长老激动不已,当场拍板道:

    “没问题!你们先开个价吧!”

    张克林c张克泉和张克水没想到大长老会这么痛快。他们在路上计划好了,如果每亩两块大洋,他们就把卖桐油的钱全买地,张克水回家也带了不少大洋。两块大洋买一亩地,这价钱也太便宜了,现在大长老让他们开价,他们还真不知道怎么开口呢。

    大长老看他们磨磨唧唧,有点急了,主动开口道:

    “三个大洋两亩地这个价钱怎么样?要是你们看得上就成交吧。”

    张克林c张克泉和张克水自然是喜出望外,和大长老当场签约,每家买了二十亩地,当场每家交了定金五块大洋。剩下的钱,要等大长老派人丈量定界并签好地契,他们兄弟三个在地头现场补足。

    这下子,大长老可是喜出望外了,三家加起来就有九十个大洋了,再凑凑修祠堂的钱就差不多了,可以开工了,忙乎了这么长时间,总算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了。

    张克林兄弟附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种庄稼需要水,山坡上存不住水,所以他们要在坡底下面挖一个水塘。水塘所用土地按照挖成后每亩一个大洋的价钱购买,也在大长老派人丈量定界并书契后当场支付,此水塘以后就归西支三房张克林兄弟共同拥有。

    张克林兄弟提出这个条件,大长老当然不会反对拉。馒头坡光秃秃的存不住水,坡下有一条水沟经过,到雨天水沟就排水,一到晴天就断流。

    平时当自然是野草杂生,无人问津。现在既然有人愿意拿现钱来买荒废的水沟,大长老欢迎都还来不及,哪会有不同意的道理?

    大张村离西张村不到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