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八十三章 帝位之争(第1/2页)  明末之君临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天*天*小*说m.不多时,洋洋洒洒一篇信写成,待墨迹干后,朱由榔叫陈进忠取来一个信封,将信装好,同时从一旁书架上取来一本小薄册子。

    朱由榔将信和册子交给陈思恭,道:“劳烦长史再跑一趟,将本王的亲笔信与册子交于宋先生,本王相信先生看过后,应该会做出正确的决定。”

    陈思恭刚才只见朱由榔奋笔疾书,不知他写了什么,机械伸手接过信封和册子。虽然不知道朱由榔哪来的信心,不过能把宋应星请来,那是再好不过,躬身道:“下官遵命!”

    朱由榔望着陈思恭离去的背影,心道希望宋应星不要辜负自己的一片苦心。

    梧州府衙终于又迎来了一位新的主人,正是之前救过朱由榔一命的苍梧知县冯元凯。没了刘之恒的掣肘,巡抚方震孺狠狠整治了一番梧州的吏治。俗话说得好,拔出萝卜带出泥,况且此次还是大萝卜,刘之恒这个软骨头,交代出了不少事情。方震孺一声令下,以往那些贿赂刘之恒的官员都遭了殃,清除了不少害人之马。当然也提拔了不少官声、政绩都不错的官员。

    冯元凯赫然在列,不过他只是暂代知府之职,正式任命还要等朝廷的文书。

    上任之后,冯元凯立刻废除了之前李良弼胡乱设置的苛捐杂税,有了巡抚的震慑,下面的官员再也不敢阳奉阴违,所以效果自然立竿见影,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梧州之前涌入了不少流民,李良弼对这群人几乎不闻不问,导致不少人饿死街头。冯元凯可做不到这点,但是如今的府库内粮食也不多,靠这些粮食解决流民问题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早晚有耗尽的一天,必须得想个长久之计才是正道。

    冯元凯这时想到了朱由榔的作坊。他在苍梧县时就非常关心这件事,自从香皂、肥皂出现后,一些其他的产业,诸如油、生石灰、碱面等产业也变得兴旺起来。他经过一番调查发现,这些东西都与朱由榔的作坊有关。

    冯元凯从没想过一个作坊对民生可以影响这么大。

    梧州的作坊也不少,但是没有一个能做到如此地步的,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如此之大的作坊,意味着需要的人手也越多,而且他听说作坊的规模还要扩大,于是冯元凯找到了桂王府。

    桂王府后花园,朱由榔品着茶,听着冯元凯的诉求,无非是希望作坊再招工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梧州的流民。

    朱由榔对此倒是没有异议,只要符合他的要求,招谁都一样,不过趁机捞点儿好处还是可以的。

    朱由榔道:“冯知府的来意本王已经知道了,他们都是我大明百姓,因为朝廷没能保护好他们,害得他们背井离乡,如今本王能尽一份薄力,有何不不愿意的!”

    “殿下高义!”冯元凯大喜,脸色因为太过激动而变得潮红。

    说完,他从石凳起身,朝朱由榔躬身拜道:“下官代这些百姓谢过殿下!”

    “冯大人快快起来!”朱由榔见状,急忙双手托起冯元凯道:“本王身为大明藩亲,大明百姓有难,孤岂有不帮之理!”

    听得朱由榔的话,冯元凯越发梧州有如此藩王,乃是梧州之幸。

    朱由榔道:“冯大人,本王倒是有件小事麻烦你。”

    “殿下尽管吩咐!”冯元凯恭敬道。

    朱由榔摆手道:“吩咐说不上,只是你也知道,作坊太过分散的话,管理起来十分不便,所以本王希望你能出面将本王作坊周边的小作坊迁到别处。”

    冯元凯还以为是什么事,当即保证道:“殿下放心,此事交给下官!”

    与此同时,大明留都南京早已沸反盈天。

    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定都南京,开创大明三百年江山。

    后来,明成祖朱棣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