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20.金屋笑(第2/3页)  快穿之绝色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远在北边的匈奴也就是有一个大致的印象而已,在她看来,朝局稳定,藩王太平,百姓安安生生,这就足够了,然而刘彻并不这样认为,他讨厌年年呈进长安的战报,讨厌匈奴人每年一次犯边,杀了边疆百姓,抢了千里田粮,还要朝廷年年送礼求和,他更讨厌匈奴人来求娶公主那副得意洋洋的嘴脸。

    一个强盗野族,打了又怎么样?

    姚夏却不管他那些情绪,开篇借鉴了一下刘彻上篇新政表里写明的朝廷和各藩王兵力的对比,分封诸王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制度,商朝分出了个武王东进,周朝分封诸王分成天下战国,秦朝太短,尚未见分封弊病,但要不是当年大部分的兵力分得太远,始皇死后不听二世调遣,也轮不到他们家坐江山,刘彻想要的是真真正正的大一统,他压根不想要诸王分他的地,记账记得很认真。

    吴楚七国之乱后,诸王的势力比先前要小得多,但该捞的没少捞,该作威作福的也没闲着,虽然朝廷对他们私军的数目要求十分严格,但明面上老弱病残,背地里精兵强将的着实也不少,尤以梁武王五个儿子为最,姚夏想了想,把这一部分略去,让刘彻写上了军中大致的年龄划分。

    “朝廷的军队人数其实不少,之所以不能打胜仗,是因为年轻力壮的人少,大部分的人家会在征兵的时候留下最好的劳动力,让幼子老父去,导致军中年纪在十五以下,四十以上的人占据了大多数,你跟祖母说,想要扩军是为了把这一部分人放回去,祖母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一向怜幼惜老,只要好好说,一定能同意的,”

    刘彻一边写,一边顿了一下,说道:“四十以上放回去,十五以下的留在军中练几年,一样能上战场。”

    姚夏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果有一天盛世太平了,再也不用打仗就好了。”

    刘彻似是想起了什么,冷笑一声,说道:“祖母眼里见的不就是盛世太平的景象吗?漠北离她远,所以她听不见那里的百姓哭喊哀求,和亲的公主她看不见,所以不知道她们在夜里悄悄垂泪,只有打,把那些野心贼子打服了,打残了,打死了,他们才不敢来犯,到那一天,才算是真正太平了。”

    姚夏看了他一眼,忽然在他唇边轻吻一下。

    刘彻憋着的一股气顿时散了,他有些发恼又有些羞耻地瞪着她,“你做什么?当我是在发疯吗?”

    姚夏摇摇头,眸子黑亮黑亮的,看着刘彻的眼神像带着光,“我只是觉得你的话很有道理,情不自禁地就想亲你一下……”

    刘彻的脸霎时红了,他掩饰地咳了一声,说道:“你,你说的也有道理,按你的意思写吧。”

    姚夏微微地笑了一下,靠着刘彻的怀抱,甜滋滋地指挥着他写了整整四张白帛的新政表,却只写了扩军,至于旁的那些什么尊儒和推恩,则是被放在了一边。

    “人的底线是一步一步退的,先扩军,拿到一部分兵权,等你干得像模像样起来,祖母看得高兴了,再找个机会让藩王犯个什么错,拿捏住把柄提分藩,尊儒是最难的,祖母信奉黄老啊,一次性全提给祖母,她怕是以为你疯掉了。”

    刘彻半信半疑,不过比起他的预期,有了陈阿娇参与的新政表确实少了很多戾气,他深吸一口气,拉着姚夏一起去见窦太后。

    自从两人大婚,刘彻登基,像这样手拉着手去见祖母的景象就很少见到了,窦太后宫里的人都是打小看着这一对表姐弟长大的,也都乐见他们亲近,所以即便看见刘彻身后跟着的黄门捧着一看就是关于前朝政事的白帛,老宫人们还是欢欢喜喜的。

    离下朝已经过去了两个时辰,正是窦太后午睡的时候,刘彻没让打搅祖母午睡,而是跟姚夏在殿内等候,他来得不勤,陈阿娇却是天天来,即便是小时候,她只要一进宫,也都是住在窦太后这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