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章 刘渊的烦恼(第1/3页)  关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父亲的介绍,让张韬忍不住心生感叹。世家之间的盘根错节,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的更真切。张家与这些真正的豪门大族比起来,不是一般的寒微。

    而那些原本史书中的人物,一个个如同跳动的字符,开始在他的脑海中变得鲜活起来。比如说历史上“闻鸡起舞”的主人公之一,郭奕的外甥刘琨,如今不过是一个年仅十岁的孩子,还是贪玩的那种。

    更让人唏嘘的是,太多的东西隐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就拿郭淮来说,历史上的郭淮是以诸葛亮与姜维对手的形象出现的。且夹杂在邓艾与钟会之间,是个看似清晰又分外模糊的形象。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按照父亲的说法,由于同郡的缘故,郭淮之妻乃是王凌之妹。在王凌发动叛乱的时候,郭淮想要按照约定以雍凉之众响应王凌,却提前被陈泰架空。

    王凌叛乱失败后,其妹按照律法当受到牵连。郭淮为了保住妻子,一方面上书司马师请求,另一方面鼓动下属闹事,终于将妻子保留了下来。

    相比之下,同样是叛乱被牵连,李丰失败后,其女李婉被判与贾充和离流配辽东,贾充只能坐看老婆遭殃。贾充能做到朝廷第一人,不是没有理由的。

    更何况,当王凌失败后,毌丘俭与文钦继之而起。文钦在投奔东吴后,甚至鼓动郭淮效仿夏侯霸入蜀,与自己一道两线攻伐司马师。

    也正是由于郭淮的这段污点,所以改朝换代后,其他世族有功的加官进爵,无功的按例降封,而郭淮一脉却被剥夺了阳曲侯。直到其孙郭正,才得到一个安慰性的汾阳县子。如若不然,只怕如今的郭家已经拥有了阳曲县公的封爵。

    所以当初郭配郭仲南将女儿嫁给裴秀与贾充,未尝没有借姻亲消除大哥的行为对郭家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借以表明太原郭氏的立场。

    毕竟无论裴秀还是贾充,都是司马氏的心腹与得力干将。

    可惜这段历史,在后世注定是看不到的。因为当郭家得势后,肯定会竭力美化自己的家族,将所有的污点洗涮干净。

    除了郭奕以外,坐在王济身边的一人,年纪大概在三十上下,却让张韬留上了心。不但因为此人便是后来“五胡乱华”中、匈奴汉国的建立者刘渊刘元海,更是由于他那高达两米身高。哪怕坐在那里,也给人一种难以言说的威压。

    刘渊乃是南匈奴左贤王刘豹之子。刘豹去年去世后,朝廷以刘渊代理匈奴左部帅。如今天下一统,朝廷想要对五部匈奴进行整顿,刘渊闻到了风声,便开始四处探听消息。

    认真说起来,自从咸熙元年(公元264年,魏元帝曹奂的年号)十五岁时成为质子,刘渊在洛阳已经待了十五年。在如何对待刘渊这个问题上,虽然不是朝廷的主流,却也泾渭分明地分成两派。

    一派认为刘渊不可大用,毕竟非我族类,一旦授予其权柄,必然难制。另一派认为,自古天子守在四夷。朝廷既然要怀远四夷,当然要树立模板,让四方夷人畏威怀德,刘渊便是一个很好的模板。

    再说是人才而不用,也让朝廷有遗贤在野的恶名。

    前者有太子中庶子孔恂、国舅杨济以及齐王司马攸等人,后者以光禄大夫、祁侯李憙以及王浑王济父子为主。

    在刘渊身边的,一位十六七岁的少年则是他的儿子刘和,身高大概也只比他矮上几分。父子二人均是人高马大、相貌非凡,这样的人物,也难怪朝廷对他又爱又惧。

    就司马炎本人来看,他是欣赏刘渊父子的才华的,但同时也对此人有着深深的戒备之心。比方说,当初秃发树机能在凉州作乱,屡折封疆大吏,司马炎无可奈何之下向朝臣求取对策。当时祁侯李憙便推荐刘渊挂帅。

    他说:“陛下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