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章 扶风马钧(第1/3页)  关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去年正月,马隆将军前往凉州之前,让陛下满足他三个条件,并且立下军令状,只要陛下满足这三个条件,他必定能够平定凉州之乱。”

    “哪三个条件?”

    “第一,自行招募勇士。只有能够拉开三十六钧弩和四钧弓,才有资格跟随他前往凉州。这一条件,前后达到要求的不过三千五百人。”

    “第二,武器辎重随便自己选择,且一次性提供三年的军需物资。”

    “第三,派遣一批工匠前往凉州,根据自己的图纸打造偏厢车。”

    “阿韬,马隆将军确实是不世出的奇才,几十年来沉沦下寮也难免让人惋惜。可是他之所以能够平定河西,绝不是他一人之功。”

    “难道与你所说的那个马德衡有关不成?”

    “不错!德衡先生原名马钧,出身扶风马氏。此人于机关一道,足可与墨翟公输班一较高下。阿韬,说实话,你的摆钟虽然精妙,也未必比得上马先生的机关术。”

    “原来马德衡就是马钧!”

    张韬心中苦涩,马钧确实是大名鼎鼎的机械师,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也是排的上号的工科人物。据他所知,马钧生活在东汉末年以及曹魏初年,差不多三十年前就去世了。

    他也只能暗暗感叹,自己对当前的世道还是不够了解啊!原本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只是换一种称呼便不知道是谁了。

    “马隆将军此番出征,所选勇士需要拉开三十六钧弩,乃是因为当初马钧先生改进诸葛连弩,力量之强不是一般士卒所能拉开。诸葛武侯发明连弩,一次可以发射十矢。经过马先生的改进后,一次性可以发射五十矢。”

    张韪可不知道幼弟此时已在无限感叹,继续道:“马隆将军到达凉州后,以德衡先生所遗图纸打造了偏厢车,以诸葛武侯的八阵图教授士卒。你可以想象一下,进攻有连发五十矢的诸葛连弩,防守有如同龟壳的偏厢车,秃发鲜卑虽然人多势众,又如何啃的下?”

    “既然如此,德衡先生的设计不是对国家有利么?为何说他怀才不遇?”

    “德衡先生终其一生不过是个小小的给事中罢了。许多设计都未被采纳,偏厢车不过是他无数发明中的其中一种罢了,能在三十年后被采用也是托了马隆将军的福。如果不是凉州之乱,只怕打造偏厢车的图纸还在库房里发霉呢。再说他这一生制作出来的的天才之器,又何止偏厢车与改进的诸葛连弩?”

    张韪喟然长叹:“上次你前往和长舆的庄园吃李子,可见到洛水岸边的龙骨水车么?”

    经过二哥提醒,张韬隐约记得确实在洛水岸边见到几个水车,那些水车的车身用三块板拼成矩形长槽,槽两端各架一链轮,以龙骨叶板作链条穿过长槽。车身是斜置在河边,下面的木轮和长槽的一部分浸入水中,在岸上的链轮为驱动轮。

    主动轮的轴较长,两端各带四根拐木。人靠在架上,踏动拐木,驱动上链轮,叶板沿槽刮水上升,到槽端将水排出,再沿长槽上方返回水中。如此循环,连续把水送到岸上。

    这一情景,直接让他想象到了后世的自行车。双脚踏动脚蹬,通过链条带动后轮。只不过动态的自行车换成了静态的龙骨水车,用来浇水灌溉,省时省力。

    “前世已有水车,然而通过马先生的改进,乡间小儿亦可使用,其巧百倍于常,这是其一。”张韬说完,沉思了片刻,接着又道:“其二,后汉时期,一名村妇织造一匹花绫需要两个月有余。盖因为织绫机有一百二十蹑(踏具),即便到了先朝魏时,织绫机经过简化,仍然有五十蹑和六十蹑两种织造方式。”

    “然而经过德衡先生的改进,新式织绫机只有十二蹑,踏动起来,经线上下开合,梭子来回穿织,不但省时省力,还能够织造出多种花纹花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