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五章 乘风破浪(第1/3页)  碧血襄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夜已深沉。

    四处都静悄悄的。

    厮杀了一整天的襄樊军民和蒙古大军都进入了梦乡——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已进入到第五个年头,交战双方都显得精疲力竭了。

    位于襄阳城西北百余里的谷城郊外却是热闹非常。

    青泥河,南河和汉江交汇处的一道小河湾,河阔水深,真是个训练水兵的好地方。

    在这里,数千名轻装待发的勇士袒露着背脊,尽情挥洒着青春,肆意地闹腾:有的在岸上行酒令,有的在水中嬉戏玩闹,还有的则在坚持作最后的训练。

    出征在即,这些无畏的民军勇士早将生死置于脑后,数千个脑袋攒动着,不时发出欢愉的畅笑。

    二更时分,一盏闪亮的红灯在江心航道上升了起来,这是即将发兵的信号。方才还在嬉闹的民军将士们神色登时变得凝重起来,列着队伍登上车舟,立在船上静静地等候。

    深夜,没有星光和火把,只有半轮下弦月凄清的斜挂在天际,默默注视着这些慨然赴死的男儿。

    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两百余艘艨艟井然排列在宽阔的水面上,每艘船都由三只小舟并排拼接而成,中间小舟的舱中装满了各类物资,这是要给襄、樊那两座孤城送去的。两边的小舟上则各站有十数名不作任何防护的将士——他们随时会下水作战,水战而言,铠甲是个沉重的负担。

    由于载荷太大,船的水线被压得低低的,黑漆漆的船身在水波和月光映衬下益发显得庄重。

    河岸不远处有一座高台,台上挂着几个写有“京湖制置大使”字样的灯笼,灯笼在江风下轻轻摇曳,在朦胧的夜色中闪烁着幽暗的光芒。

    就在今天,就在这里,荆湖制置大使李大人即将发布出征的号令。

    只待李大人一声令下,这些民军勇士就将百舟齐发,奔赴到襄阳前线杀鞑子——这里的几千人一年多来所进行的艰苦训练,就是为了这个时刻。对这次出征,勇士们等待得太久太久,竟致有些迫不及待了。

    三千名勇士腰挎刀剑,轻装肃立在船板上,梨花枪、突火枪、弓射火柘箭、铜火铳,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两侧。

    四下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静候着他们所崇敬的李大人的到来。

    伴着远方一片嗷嗷声响起,有人振臂高呼了起来:“李大人!李大人!”

    原来是李大人已在几个随从的簇拥下来到了这片河滩。

    立时间,所有的民军将士都情不自禁高举起右臂,欢呼起了“李大人”,期待着李大人快快发布出战的号令。

    这真是万众一心!

    皎洁的月光抛洒在这群欢呼的壮士身上,到处都是一片素白,益发凸显鏖战前的肃杀。

    “张顺,张贵!”李庭芝一身戎装,立在人群前,神情肃然,发出喝令。

    “末将在!”

    张顺、张贵踏上两步,响亮地应道。数日之前,李庭芝已正式任命张氏兄弟担任这支民军敢死队的都统。

    “你们都准备好了没有?”

    “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待大人发令。”

    “好!”

    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在一片欢呼声中登上高台,发表了他人生中最壮丽的那次演说。

    “民军弟兄们,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元军围困襄阳已经有五年多了,五年以来,朝廷所有的救援行动都以失败告终,襄阳樊城现已困难到拆房子为柴火,缝纸币做衣服的程度。咱们都是本乡本土人,想必都领教过鞑子的残暴,也感受过郭大侠他们的恩德,都清楚襄阳樊城对大宋的江山意味着什么!故而襄阳樊城有难,咱们不能不去救援!”

    “此次出征,乃是奉了圣上之命,乃是我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