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白河口上土城现(第1/3页)  碧血襄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郭靖黄蓉冒着蒙蒙细雨,站在高大坚固的襄阳北城城楼上,他们焦虑的目光透过了烟雾,凝聚在东北白河的方向。在那里,蒙古兵卒和民工正在忘我的构筑着堡垒。

    运土的运土,堆沙的堆沙,上下左右,穿梭不止,喊声震天,一派热火朝天的场面。

    薄雾中,一座夯土堆起的城堡初具规模,清晰可辨。

    黄蓉惊讶不已,道:“靖哥哥,大事不好!咱们都被蒙在鼓里了。看来蒙古军建榷场搞通商只是一个幌子,实际上是在构筑据点,要以这个为依托,围困咱们襄阳和樊城。等蒙古人的工程完工,在那里驻扎大军,襄阳樊城就与世隔绝,外援断绝了。这一招鱼目混珠之计真是太厉害了!”

    郭靖一脸的愧疚,自责道:“蓉儿,都怪我智谋太短,也太麻痹!蒙古人已经将堡垒建到咱们眼皮子底下了,我却浑然不知。若不是张锡风那孩子写书信提醒,我依然会浑浑噩噩,不理不睬。唉,我真是恨我自己!”

    说罢,他挥手狠狠抽了自己两记耳光。

    他恨极了自己,脸已经肿得老高,却还待继续打,黄蓉慌忙扯住丈夫,泣声劝解:“靖哥哥,你也别自责了,咱们军务倥偬,不可能面面俱到,去每一个地方一一详查的。”

    黄蓉道:“据守城的兵士说,蒙古人筑城经过吕大人允许,是故没有向咱们汇报。数月以来,经他们观察,蒙古兵在那里除筑城以外,并不见有什么异动。时间久了大伙都见怪不怪,不理不管了,那知道这中间包藏的祸心。”

    夫妻俩正在商议,知襄阳府吕文焕带着几个随从也上北楼来巡查了。

    这位大宋襄樊地区的最高军政首长身材高大,只有四十岁出头,由于长期操劳,两鬓已生出不少华发,脸颊和额上也刻上了几道深痕。

    他穿着一身纸甲,站在城楼上,目光坚毅深邃,眺望着远方。

    黄蓉满脸愠色走上前去,也不照平常那样施礼,当面质问道:“吕大人,您为何要答允蒙古兵在白河口上施工建城?”

    吕文焕一上来就被黄蓉当面呛了几句,不明就里地问道:“郭夫人,这又从何说起呢?什么白河口,又施什么工啊?”

    黄蓉愠道:“吕大人,据说蒙古人是得到了您的许可,才大张旗鼓在白河口筑城的。眼下他们大功即将告成,往后咱们襄阳和樊城可就没好日子过了。吕大人,您为什么不事先同靖哥哥和我先商议一下,再定行止呢?!就这样轻率答允了他们,这下可好!祸国殃民啊!”

    她心系着襄阳城的安危,情急下,这一席话自然是劈头盖脸,毫不留情。

    吕文焕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试探询道:“郭夫人,下官答允鞑子什么了!至于这么扣上祸国殃民的帽子吗?”

    黄蓉强压着胸中的怒火,道:“吕大人,在下话可能说得重了点,但可不是危言耸听。说不定襄阳城会因这件事而陷落!大宋的江山也会因此丢掉!”

    听到黄蓉的话,特别是襄阳可能陷落,大宋江山可能丢掉,吕文焕如被一桶水兜头浇过,汗出如浆。

    他神色惶急,连声询道:“郭夫人,事态真这么严重吗?但本官是全然不知,更谈不上同意呀!”

    吕文焕熟知兵法,同郭靖黄蓉沟通了几句,立即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刷地q拔出腰间佩剑,厉声喝问:“是哪个胆大妄为的家伙擅自作主,答允鞑子的!竟将本官也蒙在了鼓里!”

    随从中间有人回道:“蒙古鞑子是直接同鄂州大老爷那边联系的,拿到了大老爷的批文。”吕文焕与吕文德是堂兄弟,这所谓的大老爷自然便是驻扎在鄂州的吕文德了。

    又有人说:“蒙古人打出的是睦邻友好的招牌,他们向朝廷提出要搞通商贸易,请求在樊城的东边建立榷场,据说建榷场的事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