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宿舍(第1/2页)  高四的青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18房是一个特殊的宿舍。

    由于补习班的生源实在太多,学校把楼梯间拐角的杂物间改造成了四人间宿舍。

    李可当初进补习班报到,拿到宿舍钥匙时也很纳闷,后来才知道,都是拜那个传奇人物谢永华所赐。

    当初姑父找到校长,说给学校输送一个高考人才,并提出完善人才交流机制的口头建议,说高考人才应加大交流力度,共同促进,取长补短,文科理科生应打乱宿舍安排,让好学生们住在一起。

    校长自然知道姑父说的人才是李可。因为姑父的身份,校长主动提出了落实方案:理科复读最高分和文科复读最高分住在一起,一定会阴阳互补,文理双强。

    校长一提阴阳互补往往会变成阴阳失调。

    姑父和校长都不知道那个理科落榜“状元”因为屡考屡败羞于见人,又深谙复读宿舍的安排门道,已经提前跟年级宿管要了那个没有厕所c没有洗漱间的杂物房,希望自己躲进小楼成一统。

    但这一年学校招的复读生实在太多,他独占住房的梦想输给了现实。

    李可非常郁闷地搬进来后,谢永华更是郁闷。但知道李可的成绩并不比自己差多少后,想想校长经常说的物以类聚c人以群分c阴阳调和c否极泰来,也就接受了现实。

    谢永华被叫做传奇是理所当然的。

    传奇从他爸那一代就开始了。

    他父母都是农民,据说以前吃过太多没文化的苦,一心一意要让孩子有文化。

    90年代末,他家所在的城乡结合部开始征地拆迁,他家的田地变成了一沓沓票子。与村里其他人得了钱开始赌博不同,他老爸只会存钱。

    一次进城被刚刚成立的证券公司拉去开了个户,他听信证券公司客户经理的忽悠,说钱存进证券公司安全又稳靠。于是他按照客户经理的要求,把拆迁得到的8万块钱全部买了一支股票。他把开户证往家里柜子一锁就是两年。两年后他再去证券公司用身份证查了账户,那个8万已经快到80万。他自己都吓了一跳,赶紧让人帮忙操作把股票卖掉,第二天又着急取出来存了定期。

    80万什么概念,那时候县里还没有商品房,政府卖地都是卖给私人,最好的地段一块100平的地也就2万!

    这个事情很快就成了证券公司加大宣传的营销案例。县里很多人趋之若鹜去开了户,已经开了户的人都加大资金投入。不想股市不景气,正遇到科技股泡沫潮,县里的股民基本上亏得只剩下零头,股民见面都问候传奇他爹,慢慢的他老爸的名字比县长还出名。

    谢永华的老爸深知事情的始末,虽然赚了钱,但丢了脸,归根结底都是没文化的错。他打听到北大经济学c金融学最牛逼,于是苦口婆心劝读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的儿子考北大。

    其实不用他爸给他下命令,谢永华也会去考北大。

    传奇一直暗恋的一位学姐去了北大,高三那年学姐给他寄来了未名湖的明信片,说了些“我在未名湖畔等你”话,让传奇在传奇的道路上再也无法回头。

    传奇第一次填的是北大经济学专业,班主任和他都盲目自信,以为估分结果和竞赛加分上这个专业十拿九稳,竟然未勾“服从调剂”。结果分数线上了北大线,却因为专业无法调剂而落榜。

    复读第一年还是填北大,结果没有上北大分数线。但老子和儿子都已经夸下了海口,不然会成为全县的笑柄,再加上校长对父子俩灌输爱拼才会赢的思想,他们已别无选择,只好再复读。

    复读第二年再填北大,结果又差了两分。这次不用校长动员,谢永华都知道复读已经是自己人生的规定动作。他对复读的每一步都驾轻就熟,连宿舍都提前为自己做了安排。

    这次复读三进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