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二章 凛冬将至,向死而生(第1/4页)  长安一夜梨花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金陵街头,仍是一派安定的模样,商铺杂陈,络绎不绝。当人置身其中,往往会情不自禁被其中的气氛所感染,也会相信一切都会按照它原本的模样流淌下去。太平安逸是最好的麻药,让人沉溺于眼前的表象,而看不到隐藏在其下的漩涡。

    驾车的车夫回过头,朝着帘子里喊了一声:“公子,您说的地方到了。”李承乾微微回过神,掀开帘子,走下了马车。

    他站定,看向眼前的这座小山坡,山脚下种了一簇山茶花,此时正开的明艳。心想这便是舅父所说的地方了。

    虽也是入了春,山里气候依旧透着轻寒。伴着细雨薄雾,其中的草木都有种朦胧的意味。墀上阶上,皆是阴湿,上台阶时,须得小心谨慎才免于滑倒。约莫走了一刻钟,这就到了顶。

    李承乾不由的感叹,宫里待久了,身体也变得倦懒起来,这才走了几步,背上就起了薄汗。山里早间湿气重,身上又难免沾了潮气,黏在身上颇为不适。若是让母后看到,又要急急忙忙的寻来帕子,嘴里叨念着了。

    眼前翠竹环绕,一间小木屋立在其中,山间的燕雀时不时传出清脆的啼鸣,无不是一幅安静闲适的生活画卷。李承乾走上前,看到一位妇人正从井里打了水,正准备提着进屋,只是提的有些吃力,身形不稳。于是他快步走到那妇人身边,帮她接过手上的水桶,柔声道“夫人,让我来提吧。”

    那妇人闻声抬起头,见眼前是一位白净的公子,不由的眼睛一滞。但还未等她反应过来,承乾已经捋起衣袖,将水桶接了过来。

    屋里人似乎是听到外面有动静,朝着外面唤了一声“素娘,可是家里来了什么客人”那位叫素娘的妇人闻声,回了一句道:“是一位好心的公子,刚帮我提水。”

    不一会儿,那一扇木门就从里面推开了,一位身着粗布衣服的老者站在门前。脸上的沟壑流淌着岁月的痕迹,鬓角的头发已经变得灰白,但是那脊背仍旧是挺直的,显得精神矍铄。时光更改了他的容颜,却未曾抹去他眼里的睿智深沉。

    李承乾听到开门的声音,回过头去一看,面前站着的,就是他旧日的老师赵太傅。心里又惊又喜,赶忙上前欲要行跪礼。赵太傅见是他,眼里也是惊异,急急将他扶起“殿下行此大礼,草民如何消受得起。”

    李承乾见他脸上皆是惶恐之色,心里竟有些悲凉。“原先与老师在宫里,习字座谈,老师皆是唤我承乾,师徒亲密无间,而今为何此般生分了。”

    他眼底还是如同往昔一般真挚,赵太傅心里虽是喜,但还是感叹道:“如今不比当初了,殿下如今是太子,未来的九五之驱,而我只是一介草民,在这山中聊以度日。殿下还记得以前师徒一场,唤我一声老师,已是不胜感激了。”说罢,又唤了声素娘,。

    原来方才那位妇人就是师娘。赵太傅同她介绍到:“这位便是当朝的太子殿下。”素娘听过,眼里皆是惊讶,但仍恭敬的行了一礼。“见过殿下。”虽然方才见他气质不同于寻常公子,也猜到或许是哪位侯门世家的公子,却没想到,竟然是尊贵的太子殿下。李承乾也笑着回了一礼,唤了声师娘,随后便与太傅进屋。

    屋里的陈设皆是一切从简,书架上仍是堆了不少书卷,其间还不乏女子的绣品,太子不由的莞尔,虽生活清贫,这倒也是夫唱妇随,相濡以沫的温馨日子。

    两人面对面坐定,师娘端上了一壶沏好的茶,眼前氤氲一片,云雾般升腾而起。赵太傅将茶放置于承乾面前,承乾连忙接过来,而太傅则是略带歉意的笑道:“茅舍贫寒,于此接待,辱没了贵人。草民如今身体每况愈下,事事须得你师母操心,让殿下见笑了。”

    承乾低头喝了一口面前的茶,虽用料不比皇宫,但是这山泉水烧来的茶水,比一般的自然是清冽甘甜些,更可况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